“我養你”,可能僅僅只是給你提供泡麵、火腿腸和可樂這樣簡單的食物而已。但女人心目中的“我養你”,卻是希望擁有滿滿一桌的化妝品,裝滿兩個抽屜的精美首飾,以及塞得滿滿當當的三大衣櫃漂亮衣服和鞋子。
正是由於這種認知上的巨大落差,才導致了現實生活中種種難以調和的矛盾產生。或許只有當我們能夠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努力縮小這種差距時,才能真正過上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吧。
餘華曾言:“在低層次的家庭中,往往存在一個冥頑不靈之人,其頭腦中多為‘犟’所佔據,致使交流出現雙重阻礙。”
錢只是導火索,更深層的原因是內在的犟,溝通上存在障礙,除了諷刺就是挖苦,言語刻薄。
不知為何,我總感覺我們一家人似乎都有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倔強脾氣。爸爸媽媽一直執拗地堅持著吃苦耐勞,即便生活再艱辛、再困苦,他們也咬牙硬撐著,不肯向命運低頭。
而我呢,則同樣倔強地抗拒著拼命工作,整日只想著吃喝玩樂,渴望能夠盡情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這種奢侈只是短暫的也好。
不僅如此,爸爸媽媽還固執地催促我趕快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彷彿完成傳宗接代這個使命對於他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然而,我卻不以為然,始終認為一個人的日子也挺逍遙自在的,況且家裡又沒有什麼值得留給後代的豐厚遺產。
更有意思的是,爸爸媽媽執意要在縣城裡買下一套房子,就算平時很少有人居住,只是閒置在那裡,每個月仍然得按時繳納月供和租金。
但我卻偏偏不這麼想,覺得住在租來的房子裡也並無不妥之處,甚至還幻想著能夠有機會在全國各個城市都租住個一年半載,體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正是由於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倔強之處,這才導致彼此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又進一步引發了相互間的不理解和各種矛盾衝突。
餘華也說:
為什麼窮人的家庭大多數都不和睦?
一個家只有在不缺錢的時候,
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感情。
不管你信不信,這就是現實。
世界上一切問題的根源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字
那就是錢,錢能解決99%的煩惱,剩下的1%則有更多的錢來解決問題。
當我擁有足夠多的財富時,那將會帶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變化。首先,爸媽將不再無休止地催促我去拼命打拼事業,他們會放心地看到我已經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可以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如此一來,我便無需時刻揹負著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意願來規劃人生道路。
再者,只有在財富充足的情況下,我才不必擔憂要等到掙夠錢後才能迎娶心愛的姑娘。因為我愛她,所以渴望與她一同分享生活中的甜蜜與歡樂,而非讓她陪著我歷經艱辛、苦苦掙扎。我希望給予她最好的物質條件,讓我們的愛情不受金錢的困擾,始終保持純粹和美好。
此外,如果我變得富有,那麼吃喝玩樂對我來說將成為隨心所欲之事,再也不用擔心被父母責備揮霍無度或者過於計較開銷。我可以盡情享受各種美食盛宴,暢遊世界名勝古蹟,體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充分感受生活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