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敖德薩正被10萬奧軍圍困得水洩不通。
奧軍在城外一公里處挖了一圈戰壕,接著又在戰壕圈上開了數個小口,順著開口垂直向城市方向繼續挖掘。如此推進了幾十米後便停止繼續,轉而向左右平行挖掘,又挖了一條與外圍戰壕平行的新戰壕。之後,奧軍依樣畫葫蘆,先垂直向內挖掘推進,再平行挖掘。約瑟夫二世到達時,奧軍在城外已經挖了三圈平行戰壕。
挖戰壕推進圍城的方式是近一個世紀來的主流攻城方式,也是一套屢試不爽的稜堡攻略戰術。圍城方利用戰壕免受防守方的炮擊,同時利用戰壕和垂直甬道將攻城火炮運至稜堡近處的射擊死角。之後,進攻方無論是從近處發起攻擊,還是隻對守軍進行心理威懾,都有極大機率攻下城市。
這一戰術的發明者是路易十四手下的著名軍事工程師——法蘭西元帥沃邦侯爵。沃邦侯爵設計了現在歐洲流行的五邊形稜堡,發明了固定刺刀,但他對軍事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這套對稜堡攻略的標準戰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發明了最堅固的“盾”,也創造了最尖銳的矛。
敖德薩在奧斯曼統治時期就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在被俄羅斯統治的這一年裡,俄羅斯對它進行了徹徹底底地改造,使它擁有了一座屬於當代歐洲的標準五邊形稜堡外牆。
奧軍於之前推進順利,只在敖德薩停住步伐。約瑟夫二世在工地參觀了一天,回到軍營後就急不可耐地對指揮官拉西元帥催促道:“能再快一些嗎?太慢了!這個速度何時才能推進至伏爾加河。”
“陛下,這恐怕有些困難。”拉西元帥為難地說,“敖德薩守軍不多,可外圍城防卻堅固無比。即使將戰壕挖至城下,也未必能順利攻下。更何況戰壕還未完工,火炮和士兵都無法進入城下死角。”
“每次攻城都是這麼慢嗎?”約瑟夫二世曾從拉西元帥口中聽說過這一標準的攻城戰法,卻未想到此戰法居然如此浪費時間。
拉西元帥點了點頭,勸道:“陛下,戰爭不可急躁。去年在華沙城下,聯軍可足足圍了半年。”
“我……”約瑟夫二世嘆了口氣,沮喪地說,“普法聯軍攻下了華沙,他們必然會迅速進軍。明斯克、斯摩稜斯克不是大城,不用多久,普法聯軍就能兵臨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城下。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必須要快。”
“我明白這點,陛下。”拉西元帥語重心長地說,“敖德薩守軍數量不多,我們與他們越是接近,便越能給他們造成心理壓迫。相信在兵臨城下之時,也是他們開城投降之日。”
“真的?”約瑟夫二世疑惑道。
“真的!”拉西元帥語氣肯定地應道。
奧軍的兩位元帥各有千秋。論戰,勞東元帥遠勝拉西元帥;論政治手段,拉西元帥遠勝勞東元帥。拉西元帥心中並沒有十分把握,可他知道約瑟夫二世喜歡聽“喜訊”,所以就不顧後果地肯定回答。
“陛下!”
突然一個年輕且衝勁十足的聲音傳了進來。未幾,一位二十歲的龍騎兵上尉走入了營帳。龍騎兵以中隊為**作戰單位,中隊相當於線列步兵的連,龍騎兵上尉即是龍騎兵中隊長。二十歲任龍騎兵中隊長並不特殊,但這名年輕人必然是貴族。
“有什麼事?波尼亞托夫斯基上尉。”拉西元帥微怒著厲聲問道。
波尼亞托夫斯基上尉彎腰行禮,而後說道:“陛下,元帥閣下,我聽說法蘭西國王擁立瑪麗?約瑟菲娜夫人為波蘭女王,這是真的嗎?”
約瑟夫二世和拉西元帥對視一眼,一齊點了點頭。
“陛下,瑪麗?約瑟菲娜不合法。她不是波蘭人,也和波蘭沒有關係。”波尼亞托夫斯基上尉激動地說,“請陛下出面反對。只要您出面,法蘭西國王和普魯士國王不會不考慮。波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