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km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喀秋莎有一種bm13dd的炮彈,可以打11km。)所以徐傑對這種火炮的要求就是12km以上就行。…。
。…。
同時考慮到裝填的難度,徐傑認為單發炮彈的重量不要超過45kg為宜。也就是說和一發炮彈重量相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用人力狀態。你要是像德國人那樣搞出炮彈重達100+kg的8寸級別火箭炮,那麼光裝彈就很成問題。而裝彈緩慢的話自然會導致火箭炮的效率問題,畢竟火箭炮只是瞬時火力非常強大,但是要說到持續性壓制的話,還是洗洗睡吧。這個位面可沒有先進的火箭炮自動裝填裝置,大量的火炮炮彈幾乎都要手動狀態。
而這一方面聶志遠做的很不錯。。他選擇的口徑和彈重正好和人力裝填的上限相吻合。而且24根發射管的重量也不算很重,一般的1。5噸卡車完全可以承擔。但是不足也是有的,那就是炮彈的長度還不夠。而且雖然有膛線來彌補火箭炮精度問題,但是去掉尾翼還是不妥的。而當年蘇聯在2戰結束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在彈尾安裝4個弧形的彈翼。在發射前僅僅的和炮彈貼合在一起,當發射後。迅速開啟提高穩定性。同時把炮彈重心定的稍微靠前一些,以增加穩性。從理論上說這樣做並不難,但是考慮到能否讓彈翼和炮彈以及發射筒完美的貼合在一起是一項技術活。所以徐傑並不確定這項改動什麼時候能搞出來,而另外一項就是如何把火箭炮炮彈做的更長一些,而蘇聯人的做法就是類似卷制炮管一般卷出一個火箭炮炮彈殼,而不是切削出來的。(這一點是作者在海陸空天慣性世界上看到的,要是有問題的話不要找我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這種火箭炮最終將變成一個縮水版的bm21冰雹型火箭炮,雖然因為裝藥和其它技術問題無法達到20km以上的射程。但是在精度和火力上絕對會甩開歷史上的德國貨和蘇聯貨兩條街。至於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也肯定比歷史上的火箭炮表現的更好,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以及比較先進的地盤足夠讓他們變現的更好。
“既然是歷史上bm21火箭炮的簡化版,那麼就叫風暴吧。”最終來了性質的徐傑還專門給這門火箭炮起了一個名字,並且要求相關部門全力配合火箭炮的研發工作,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拿出樣品。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今天又到週五了,最近一週訂閱持續低迷……!作者決定今天下午再加更一章,希望各位書友能多多支援……!(未完待續)
。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法國海軍
要問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主力戰艦損失比例最高的國家是誰,法國和奧匈帝國絕對算得上榜上有名,前者曾經建造了多達8艘左右的無畏艦和超無畏,結果最後打的只剩下2艘了,而且這還不算完,就連幾十年來辛辛苦苦積攢的前無畏艦也丟了一個精光。以至於在一戰結束後,法國海軍被譏笑為只有兩艘船的海軍!而作為一個殖民大國,法國人無論從感情還是從實際上不能坐視海軍的衰弱。雖然大戰結束後實力大減,但是作為一個擁有遍佈非洲和東南亞殖民地的大國,同時更為了對抗日益強悍的德奧艦隊,法國人必須咬緊牙關重建自己的海軍。“地中海也許不是法國的,但是肯定不能使同盟國的!”喬治萊格在一次議會會議中這樣擲地有聲的說道。
法國需要建立一支什麼樣的海軍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喬治萊格、達爾朗等法國海軍的高層。法國人歷來喜歡創新。。但是似乎這些創新有的時候並不好用。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中海戰鬥又幾乎打斷了法國海軍自拿破崙時代後化了近100年時間積攢下來的自信和雄心。作為一個傳統的海軍強國,你打不過英國也就算了,後來因為工業和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