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勘挺不堪的,第一頓就招了,爆出的大瓜一個接著一個。
果然,仲縣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京城附近的下縣,乃至距離較近的州府,都有貪墨官糧之事。
古代各朝代,包括京中各地都會儲存大量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應對天災或是人禍。
康朝也是如此,有上、中、下三等也就是大號、中號、小號糧倉,以磚砌築或火烤窖壁的窖穴用來儲糧,而非弄個水塔似的大倉庫直接往裡扔就行。
要知道糧食是有保質期的,在儲存良好的情況下是可以儲存兩到三年。
那麼如果這兩到三年的時間裡沒用上官糧,並且這些糧食即將發黴的話,各地官府會提前上報給戶部,戶部派官員進行點驗,確定真偽後再交由各地地方官府自行處理。
因為很多時候糧不值錢,運糧的人工費比較高,路上的損耗更高,所以就沒必要再拉回京城。
如果在不缺糧的情況下,戶部官員點頭後,地方官員的靈活性就比較高了,可以低價賣給百姓,或者賣給本地豪族、鄉紳等,得到了錢財會交於戶部。
而吳勘這群人的做法就是“瞞天過海”,別說兩年後的陳糧了,就是頭一年的新糧他們都敢拿,賭的就是個驚險刺激,賭沒有天災,沒有人禍,京中不派官員去各處糧倉查驗。
這群人的作案手法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狸貓換太子,將陳糧、發黴的糧食替換了新糧,然後上報朝廷,說糧受潮或是受了蟲害,這種是技術類。
第一種方法比較耗時耗力,利潤不太高,久而久之就演變出了第二種方法,也就是暴力流,何為暴力流,那就是直接將新糧拉走,愛咋咋地,糧倉裡空空如也。
暴力歸暴力,同樣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不怕,暴力之所以是暴力,因為簡單粗暴。
天災了,百姓捱餓,糧倉空了怎麼辦?
答,餓著!
糧倉空了,京中來官員查怎麼辦?
答,威逼利誘!
如果百姓餓死了怎麼辦?
答,隱瞞不報。
如果對京中官員威逼利誘不好使怎麼辦?
答,弄死,統統弄死,就說被受災的百姓給幹掉了,直接將百姓升級為亂民。
這種事也不是本朝才發生的,事實上前朝就開始這麼幹了,首創並將其發揚光大的正是前朝天家二皇子晉王殿下。
晉王早就讓當今天子弄死了,可他的方式方法和經驗都流傳了下來,蕭規曹隨的正是馬家這群人,也就是當初晉王派系班底的餘孽。
那麼問題又出現了,馬家在京中根本算不上隻手遮天,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幹了這麼多年還平安無事呢?
答案顯而易見,利益捆綁,就說吳勘吧,這傢伙對具體細節並不瞭解,他只知道馬家會出面找他們這種人,找他們這些與當地官府或是當地豪紳有關係能說上話的人。
比如吳勘,他就出身於吳村,在京中雖只是個小小的京兆府署丞,可在仲縣卻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和地方官員與豪族一接洽,大家擼起袖子幹就完了。
除了利益捆綁外,還需要一個真正的大佬鎮場子,這個鎮場子的人自然不是一個小小的嵐山侯府,而是太子少師府!
到底是太子少師府的哪個季家人參與了,吳勘這種癟三不知道,不過他倒是知道另外一件事。
兩年前,距離京中不遠的南平縣也是遭了天災,官糧空的連舒克貝塔進去都得掉兩包眼淚,戶部似是察覺到了不對,南平縣已經不是第一次糧倉全空了,之後戶部派遣了官員前去調查。
除了戶部的官員外,還有一名禮部官員,也就是如今的吏部郎中孫駿,一共倆人。
那邊糧倉空了是其一,其二是禮部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