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下夕煙
雖然被周大少團長在漯河的大澡堂子一通繞口令繞暈了腦袋,但泡了一個早澡的眾弟兄們還是頓覺神清氣爽,多日的疲乏也一掃而光,身體狀態重新恢復到了一個良好的狀況中。
周大少團長的車隊繼續前進,中午時分經過許昌,在這個三國一代梟雄曹孟德的老巢,吃了一頓大雜燴的湯麵條。許昌,周大少團長前世曾隨警備區老漢來過,這個中原腹地,不僅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城,還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的戰略機動力量的重點配屬之地:離四周的距離都差不多遠。後世就是直屬的戰略機動打擊力量:中國唯一一個空降軍的駐防地。現在是為國民革命軍第13軍,最高領袖的心腹愛將湯恩伯將軍的駐防地,一待四周局勢有變則可四處出擊支援。再以上,為孫連仲將軍的第26路軍,龐炳勳將軍的第40軍,萬福源將軍的第53軍(東北軍)等等。
周大少團長的車隊在臨近黃昏的時候,到了鄭州。這個出名的鄭州平漢鐵路工人“二?七”(1923年)大罷工的光榮之城,位於平漢鐵路和東西走向的大通道隴海鐵路交匯處,華夏文明的母親河黃河的南岸,西倚中嶽嵩山,是一個有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的(最早商王都)的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有熊氏)的故里,是為河南省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所轄,下轄鞏義縣,登封縣(武術之鄉,中嶽嵩山),新密縣(中國金銀花之鄉),滎陽縣(中國象棋故里,楚河漢界所在,天下鄭氏祖地),新鄭縣(黃帝故里,棗鄉),中牟縣(大蒜之鄉,官渡之戰古戰場,岳飛抗金處)。
晚飯則又是吃麵!?莫得法,周大少團長的手下這群大多數是四川人、重慶人的弟兄們這一踏上中原大地,就見都見不到米飯了。俗話說: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啥!
鄭州的美食除了鄭州烤鴨子和伊府麵(熱乾麵,中國泡麵的早期雛形),就是聞名遐邇的羊肉燴麵。周大少團長的車隊在南岸鄭州黃河大鐵橋前停下了,晚飯(面)就選了靠近大鐵橋旁的一家燴麵館,只有整一頓鄭州羊肉燴麵算求了!
鄭州的羊肉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風味食品,味道嘛還是不錯的,又經濟實惠(跟陝西的泡饃差不多,一大碗羊肉燴麵只要兩毛錢!)。先選上好的羊肉,反覆浸泡後下鍋,放全料(著名的十三香等),煮得軟爛;另用精白麵粉,點入適量鹽鹼和成軟面,反覆揉搓,使其勁道。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子入鍋,放以羊肉,配上黃花菜、木耳、粉條,再帶些香菜,撒芝麻香油,伴以糖蒜等小碟。鄭州羊肉燴麵正宗的是一鍋一碗,反之則是歪貨。最著名的是鄭州“合記”羊肉燴麵館子。
周大少團長的手下弟兄們圍著這家羊肉燴麵館子的忙碌的幾個大廚看的津津有味:薄薄的面片,在這些大廚手下,悠忽間拉成了長長的薄面條子,就像音樂家在流暢的指揮音樂,又似魔術師在不經意間玩弄高超的技藝,所拉的面片,上下翻飛,似游龍飛舞,像綵綢萬花,曲龍虯動,瞬時下鍋,還未等眾弟兄回過味來,面已熟矣!
端上桌來,湯白味鮮,面滑勁道,放上幾塊羊肉,輔以海菜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雞子(蛋)等,上桌時再帶些麻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佳。熱熱乎乎一大碗鄭州羊肉燴麵,眾弟兄們吃得那是一個香!
中原大地,以農業為主,需要繁重的體力勞動,樸實的中原大地的人們祖祖輩輩沿襲了大碗吃飯(面),大碗喝酒,大力氣做事,大胸襟待人的習慣。所以吃鄭州羊肉燴麵的碗也是極有講究的:全是像個小面盆的陶瓷藍花大瓷碗!周大少團長哪裡漲的下喲,只吃了半碗羊肉燴麵,就腆著大肚子步到黃河岸邊走一走消食去了。害得萬朵花和馮峰只得丟下吃了多半碗的的羊肉燴麵依依不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