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歐洲複雜的局勢,特別是在希特勒被刺殺之後,德國的內戰有讓整個歐洲分化成兩個陣營的趨勢,丘吉爾一度以為這是英國一家坐大的絕對良機。所以,即使美國人開出那麼優厚的條件,審時度勢之後,丘吉爾還是決定將重心放在歐洲而不是亞洲。
“英國的根本在歐洲,如果不能在歐洲站穩腳跟,何來向開拓遠東一說?而且,諸位先生不覺得現在的大不列顛太破敗了嗎?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重建,這個時候,再插手一場註定不可能短時間結束的戰鬥。如果萬一戰敗的話,我們將如何在歐洲立足?”
丘吉爾是明智的。中國從一個半民主半封建國家歷時11年將一個現代化軍事強國從自己的國土上驅逐出去,其它且不論,至少這個國家的韌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所以,哪怕美國和日本在明面上佔據壓倒性優勢,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在他想來,那也會是一場慘勝。
當然了,有分金的機會丘吉爾是不會放過的。日不落帝國雖然已經名不符實,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縱然內裡已經全是敗絮,但至少明面上看來還有一副巨大的骨架。緬甸、馬來半島、東印度支那,這些可都代表著實打實的利益。如果杜魯門還有小泉敏一郎願意將緬甸還有馬來半島交給大不列顛,那麼一定的犧牲似乎還是值得的……
四國元首會議召開在即,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日軍在買來半島的爭奪戰中再次吃了大敗仗,一個軍團級別的部隊直接被打到全軍覆滅,丘吉爾愕然之餘,開始重新審視英國的遠東政策。
一個相應的內閣會議召開了,當丘吉爾丟擲議題,立刻引出了殖民地大臣奧利弗?斯坦利的長篇大論:“不能再讓中國人坐大了,那樣的話,不僅緬甸獨立勢在難免,而且,印度肯定也會受到影響。那個顧戀雲,她一手主導的巴基斯坦自治政權已經在運作了,聽說已經有了自己的軍隊,這是不能容忍的。印度這顆女王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至少不能在我們手上丟掉,不是嗎?”
作為殖民地大臣,斯坦利是對遠東局勢以及美蘇日俄結盟最熱衷的。在其位謀其政,斯坦利這麼做顯然是不希望自己的權力有出現針孔之虞。至於大不列顛將要為此付出什麼,會不會影響到國家的歐洲政策,這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四國元首會議需要討論的問題,杜魯門早早的就派發到了英國還有日本以及蘇俄,其中的重點自然是是共同出兵對抗中國的問題。所以這次內閣會議,丘吉爾特地讓陸軍大臣格里格將蒙哥馬利元帥帶來,就是希望能夠聽到專業人士的看法,好幫助自己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蝴蝶效應的影響,蒙哥馬利並不似那個時空那樣出名。畢竟,沒等到他出手德國人就自己亂起來了,所以,縱然在歐洲戰場上他指揮的反攻打得有聲有色,不過因為對手今非昔比的原因,其成色自然也遜色不少。
被丘吉爾的目光掃到,蒙哥馬利挺了挺胸脯,大聲說:“日本人還有中國人,我都沒有和他們打過仗,所以並不知道這兩支軍隊的具體戰力。不過,日本人既然能夠在東南亞擊敗我們,而他們又總是敗在中國人手上,理論上來說,帝國的軍隊可能會打不贏中**隊。所以我以為,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即使要參戰,也應該在局勢明朗化之後。‘無名之戰’的報告我看了,看來中**隊中並不缺乏古德里安這樣的戰車指揮專家。我感到奇怪的是,馬來半島應該不是很適合戰車叢集作戰才對,為什麼日軍反而會被中**隊摧枯拉朽般的重創呢?首相先生,對於能為帝國開疆拓土,作為軍人,我會感到十分的光榮。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將對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再說?畢竟,我們是在遠離本土的亞洲作戰,補給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蒙哥馬利未言勝先言敗,斯坦利聽了很不舒服,問:“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