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級戰列艦。
德國此時雖然在約亨的影響下設計和建造了在防護設計上更領先於君權級的大選帝侯級一等鐵甲艦。但是較小的噸位,較低的幹舷使其並不是作為一級注重遠航效能的戰艦,也因此在影響上遠不如君權級。這主要還是因為德國海軍的定位,主要是在波羅的海和大西洋沿岸對抗俄國和法國的戰略所導致的。因此大選帝侯級並不能看成是前無畏時代的引領者,充其量是從近岸岸防鐵甲艦向遠航前無畏艦的一個過渡艦種,哪怕她的防護設計比君權更出色。
而海軍1888造艦計劃被透過後,作為一個為期10年的大時間跨度的計劃,1888年底,帝國議會透過稽核,批准了第一階段為期5年的海軍預算,總額為1。5億馬克。這對約亨來說是個好訊息,比歷史上多了5000萬馬克的預算,至少在德國海軍不停造戰列艦的時候,可以維持住巡洋艦的建造工作,要知道,歷史上德國海軍巡洋艦隊的建造工作從1892年開始有長達7年的空檔期。約亨並不打算大規模建造巡洋艦,不過按照服役一級,建造一級,設計一級的小步快跑思路,保持帝國巡洋艦技術的不斷更新在約亨看來還是有必要的。
1。5億馬克的預算,再加上向日本出售老艦得來的1000萬馬克,總計1。6億馬克的經費讓帝國海軍終於可以稍稍放開手腳了,畢竟之前的奧爾登堡級和大選帝侯級每級都只建造了2艘,而此次新式鐵甲艦海軍計劃開工4艘。
新式鐵甲艦由於德國海軍的作戰思路的轉變,在設計要求上也有了一些變化。此時德國的主要假想敵還是法國和俄國,主要作戰任務還是防止法國海軍對德國港口的封鎖並實施反擊,並且在波羅的海遏制住俄國海軍的行動。不過由於此時德國海軍早已非同往日了,因此也不用抱著一味守家門口的作戰方式了。所以新的作戰思路出現了,以薩克森級和奧爾登堡級這兩級二等鐵甲艦作為近岸防禦,保護自己的海岸線。大選帝侯級則放在波羅的海遏制俄國人的葉卡捷琳娜女王級。而新式鐵甲艦則要進入北海甚至北大西洋打擊法國航運線,甚至以艦隊形式和法國海軍進行海上決戰。因此新式鐵甲艦必須要擁有良好的適航性和遠航能力。
而此時法國海軍擁有的一等鐵甲艦中大多數都是隻能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耍威風的低幹舷鐵甲艦。能在遠洋進行戰鬥的較新銳戰艦是2艘最新的鮑丁海軍上將級鐵甲艦,標準排水量11720噸,裝備3門370毫米28倍徑主炮。另外約亨知道還有3艘瑪索級一等鐵甲艦正在建造中。因此德國的新式一等鐵甲艦必須要有壓倒這5艘戰艦的作戰能力。
而由於德國海軍的假想敵是法國,並且法國也擁有不俗的造艦能力。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軍械總監兼基爾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廠長梅爾滕斯少將(注1)拿出的設計方案仿照了鮑丁海軍上將級,由於鮑丁海軍上將級採用了3座單裝370毫米主炮塔沿中軸線分散佈置的設計,而約亨曾經也提出過同樣的思路,因此新艦準備採用沿中軸線佈置3座雙聯裝炮塔的設計。而且學習了法式戰艦的幹舷內傾設計,筒狀桅杆也是典型的法國風格。
這就是歷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第一型有著前無畏風格的戰艦——勃蘭登堡級。由於受到基爾運河的通航能力,德國出海口的吃水深度等等制約,勃蘭登堡級的排水量要比君權級小得多,而且選用了較小口徑的主炮。其6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