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吉利心裡也清楚,進了嘴裡的肥肉沒人會吐出來,換作是他一樣,所以,除非出動大軍,復克百陌城,否則,秦人是不可能歸還百陌城的。
此次鬧民變,死傷無數,大量的房屋、家田毀於戰火,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帝國傷筋動骨,沒個十年以上的休養生息,很難恢復元氣,他已經無力再一次跟秦帝國交戰。因此,收復百陌城不現實,故退而其次,索要逃往秦帝國的流民。
據不完全統計,逃往秦帝國的流民幾達百萬之眾,他也不指望秦人如數歸還,能有一半也知足了。
第345章 發飈的節奏
唐飛兒在雪停的當天就起程回國,這些天來,孔蓉一直陪著她,但她總感覺缺少了什麼,同時也擔憂國內局勢,整日一副憂心忡忡樣。
她暫住相府,訊息閉塞,不知道父王是否已經控制了局勢,不過,她仍能從信使頻繁出入相府,還有長安城內的一些異動看出了一些東西。
秦人沒有調動軍隊,只是調集了大量的糧草、布匹、棉花等東西,說明簽下和平協議之後,兩國之間的戰爭真正的停止了,父王可以騰出手來,全力清剿亂民。
這算是好訊息吧,可是,秦人調集如此數量龐大的糧食布匹棉花等禦寒物品,莫不是哪個地方受了雪災?
她否定了這個想法,但又猜測不出原因,心中越發惴惴不安,只能加快行進速度,早點趕回國。
進入寧遠邊關地界,她看到成群結隊的百姓在茫茫雪地上行走,看他們挑著大包小包,拖兒帶女的,好象大搬家的樣子。
唐飛兒上前一詢問,得到答案之後,整個人顯得愈發的憂愁,國內的局勢表面上是好轉了,可最根本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半點解決,相反更加嚴重,才逼得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投靠秦帝國,人數之多,達到了百萬之眾,這可是令大唐帝國傷筋動骨的嚴重事兒。
指責秦帝國背信棄義麼?根本就沒有一個讓人折服的理由,根源還是在於帝國自已本身,可是,如何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可惜,衛大家遠在水雲關,沒法當面向他請教這個關乎大唐帝國命運的問題。
唐飛兒很無奈的嘆了口氣,只能快馬加鞭,恨不得馬上就回到父王的身邊,提醒他要注意這個看似普普通通,卻關係到大唐帝國興衰存亡的重要事兒。
抵達平塘險關時,她碰到了奉命率團出使的內侍侍郎孫仲元,清楚的瞭解到了現今的局勢,心中並不因為帝國此時的局勢大好而感到半點高興,心中越發的沉重擔憂。
韓瑞不愧唐帝國名將,統率大軍於年前掃平了所有大小數十路義軍,帝國恢復了平穩,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唐王吉利心情大好,下旨緝捕潛逃的義軍首領和重要成員,若不是唐飛兒極力勸阻,他還要清算那些參與鬧事的百姓,抄家滅族,以儆效尤。
唐王吉利甚至採納了唐飛兒的一些建議,下旨讓各地的郡守縣令執行,這些措施對窮苦百姓來說是好的,但政令下達到地方,各地方官們執行起來卻變了味兒。
誰都想撈政績或立功,所以各地郡守縣令都拼命的緝捕潛逃的義軍首領頭目,也確實抓獲了個別,但在緝捕過程中,百姓難免受到騷擾,不少無辜更被牽連,被抄家滅門,財產充公,只有十分一進了國庫,剩餘的都被貪沒了。
一些心狠手辣的官員為了邀功,更是屠殺無辜百姓,用他們的人頭來充數,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走投無路的百姓不得不再一次造反,或背井離鄉,逃離生活了幾輩的家園,有的上山當了山大王,有的逃往秦人控制的百陌城或平塘險關,即便唐軍設卡攔截,殺了不少人,但仍無法阻止絕望的百姓舉家偷渡。
天堂與地獄僅一線之隔,繼續留在地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