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沿線拉上鐵絲網,防止流寇進入。只是屬下向上級申請,一直未獲得透過,上面說現在鋼材緊張。”李長兵道。
“確實,現在鋼材要用來造鐵軌,十分緊張。另外,用鐵絲網只怕攔不住流寇。這裡可不同於北平城,河對岸就是明朝境內,拉上鐵絲網,說不定那些貧苦百姓本不想為賊,卻為了偷鐵絲換錢而當賊。”萬磊道。
萬磊何嘗不想用鋼鐵防線把北平行省給圈起來,鑄造出一個固若金湯的領地,可現實告訴他,再高的鐵絲網也攔不住世人貪婪的本性的。
北平行省與明朝的邊界線長達幾百公里,要拉這麼長的鐵絲網,用到的鋼鐵都夠輔一條几百公里長的鐵路了。而且鋼材比一般的銅鐵還要金貴,就連鐵軌都要有人看著才能防賊偷,把鐵絲網擺到邊界上,說不定幾天就被偷光。
“先生說的是,屬下欠考慮了。”李長兵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主意很糟糕,心下暗暗慶幸:幸好上面考慮得周全,不然就真要鬧出大問題。
鋼鐵防線搞不起來,只能靠駐軍把防線守護起來。萬磊又交代了一些應該注意的事宜,就讓李長兵退下了。李長兵的前腳剛走,知府張自維又快步進了萬磊的行轅,給他帶來一個訊息:明朝派來使團,已經到真定府境內,正請求入境。
明朝派使者來了?萬磊聽到這個訊息,倒也有些詫異。這幾年來,北平軍與明軍兵戎相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雙方一直沒有互派使者,這一次明朝廷居然拉下面子,先派使團來訪,真是出乎萬磊的意料之外。
詫異歸詫異,萬磊一細思,就猜出明使團的來意,一者,或許想達成直正的和議,畢竟明朝內交外困,折騰不起了。二者,恐怕是想把徐輝祖一家弄回去,畢竟不管是誰,都是無法容忍叛徒“逍遙法外”的。
“接他們來河間縣城,我要與他們會面。”不管明使團的來意如何,萬磊都要見一見,併力爭達成真正的和議,因為開春雪化之後,北平軍就要集中力量對付韃靼部,分心不得。
從真定府邊界到河間縣城,大約有四十公里,萬磊早上聽到訊息,而明使團到傍晚時分才到,可謂是龜速。不過,對於明朝廷官員的辦事效率,萬磊早就不抱任何指望了。
北平軍的停戰宣告都發出三個月了,明廷才派來使團,可見其辦事效率是何等低下,如此低能的政府,垮臺是遲早的事情。
而這支使團領隊的是老頭,鬍子頭髮都花白了,從揭貼上看,這老頭叫高惟善,是禮部侍中,正二品高官。精忠衛早就明朝那邊的高官的檔案都記錄下來了,並沒有高惟善之一號人物,萬磊不用想也能猜到,明廷從退休的官員中拉出了這一位老學究,純粹是應付,議和的誠意是很低的。
雖然來使級別低,而且是臨時拼湊的,萬磊還是親自接見他們,一通牛頭不對馬嘴的“寒暄”之後,使團中的一位太監就把所謂的“國書”呈上了,這還是明朝第一次正視北平行省。
不過,明廷雖然不再視北平軍為流寇,但是態度還是十分傲慢,“國書”中用詞十分蠻橫,言詞中多是指責,最後還用宗主國的口氣,要求這要求那,儼然把北平行省當藩屬國對待了。
萬磊看完這份所謂的“國書”,倒也不生氣,因為他知道,對盲目自大的人,乾生氣是沒用的,抽一巴掌過去,對方才會猛醒。所以,他把“國書”放到一邊,淡然道:“和議一事事關重大,我方需要商議,你們先在此住下吧。”
“和議一事暫且不急,朝廷既已對爾等既往不咎,爾等當將朝廷逃犯交還與朝廷,以顯議和之誠意。”使團中,一個著七品官服的男子起身道。
“你是?”萬磊臉色頓變,對方爾等爾等地亂叫,這讓他十分不爽。
“本官乃翰林院學士兼御前侍講,胡廣。”那男子挺胸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