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茂民豐,政治清明。明朝的名臣大將紛紛歸降,卻不象農民軍拉攏個平常的舉人士子都是極難,更別提地方豪強。若是幾十萬漢軍全師揮軍北上,卻教他如何抵擋的住?
慌亂之下,除了又下罪已詔,許諾“再苦吾民一年”,剿滅叛賊後必定免賦,期望用這種空頭支票安定民心;又下詔赦免農民軍及江南叛軍叛臣的大罪,除了張偉等人之外,“餘者皆不問”。
在施行了這幾個如同痴人說夢般的舉措之後,他心中卻殊無自信。此時南方已失,便是遷都避難也是無處可逃。無奈之下,便下令棄守山海關,命吳三桂率僅餘的關寧兵入關聽命,薊鎮總兵唐通也不必守薊;至於薊鎮、關寧一帶的漢人,聽其自便,健壯男丁悉數入關。至於清兵會如何動作,如同殺紅了眼的賭徒一般,他卻是不管不顧了。
待接到洪承疇、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等在陝甘一帶督師與農民軍做戰的各大臣的上書,將他們議定的與漢軍做戰方略研習過後,雖不贊同棄守準揚,總覺該寸土必爭,死守不退才是正理,卻因這幾人都是他很是信重的能臣,因風雲際會後於一處督師,是以有這聯名上奏之舉。他思來想去,總覺得依著他們的計策,或許還有一線之明,無奈之下,便下旨允准。
除了留下袁崇煥與盧象升領少部分原九邊的明軍和關寧兵繼續鎮守陝西,以防高李二人和張獻忠趁亂來襲,其餘的明朝精兵悉數由洪、孫二人率領,全部由河南入準北,準備以優勢兵力,擊退漢軍一路,然後會合京營兵和河南、山西、山東的巡撫兵馬夾擊在準揚一帶的漢軍,縱不能勝,卻也有了力量死守。漢軍對後勤依賴過大的特點此時已被明朝君臣知曉,只要能拖上半年,漢軍勞師費餉,必然支援不住,到那是或是反攻,或是再行別策,主動權便回到明軍這邊了。
洪承疇自入準北之後,立時整飭防備,曉諭地方士紳,四處用欽差關防佈置兵力,收攏防線。他也確實很有才幹能力,努力之下卻也將原本人心惶惶,官員百姓都欲投降的準北整頓的甚有起色。不但可以確保糧道通暢,還成功的封鎖了與準揚那邊的訊息往來。若不是張瑞等人心中有些擔憂,派了沈金戎帶兵前來,只怕在明軍大股進攻之前,漢軍將無法得知明朝竟有如此魄力,行此決戰之事。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北伐(十)
洪承疇又在宿州又停了兩日,會集了陸續趕來的邊軍將士,傳檄命各部總兵陸續向南,他自已帶同在陝西與農民軍做戰時的精銳明軍五萬人,以總兵猛如虎為中軍,總兵白廣恩掌火車營,秦翼明等三總兵殿後,拔營起寨,野戰大軍並押糧車連綿十餘里,一同往鳳陽方向移去。
他知道此類戰事很難在短期內結束,總是擔心漢軍斷他糧道,又擔心北方糧草一時接濟不上,或許便壞了大事,是以將糧草次弟備於沿途堅城之內,凡有需用,便可以隨時起運,又不必擔心從遠處搬運時被敵人襲擊。
忙碌了近兩個月,他總算在這準北之集集結了榆林、懷來、大同、居庸等九邊世代軍戶的邊軍強兵,再有陝甘、山西的衛所鎮兵,關寧騎兵大部,共十四總兵,十九萬人,內有騎兵近五萬人,火車營有大小火炮近千門,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騎兵數量,火炮數量,都是當時明軍所能動員軍隊中最精銳,最強大的力量。
因戰事急迫,洪承疇並沒有進京陛辭,只是在臨行之際,接到崇禎硃諭,諭令他一定不可以拖延時日,相機決斷,聯合由江北一帶撤退的明軍速戰速決,切不可畏敵懼戰,只需將帥用命,士卒效力,以數倍於漢軍的精銳明軍,又有何懼?
接諭之後,洪承疇立時修書上奏,表示不管如何,一定會盡心竭力,報效君恩,縱戰死而不悔。他又知道明軍雖多,戰力比之漢軍實在太差。就是火炮,他屬下的近二十萬大軍也有千多門火炮。不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