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個計劃就是人類嘗試各種辦法其中之一。
蘇子安繼續:“面對太陽系危機,人類提出了上百個計劃,最終經過論證,剩下這四個計劃可以實行。”
“所以我們第一步工作要做的就是完成這四個計劃的理論資料支撐研究,在可以公開的資訊範圍內,使得各個計劃變得合理,有依有據。”
蘇子安站起來,將燈關掉,他這四個計劃做了一個小短片介紹。
“移山計劃由華國提出,為流浪地球主體計劃,計劃建造1萬座發動機推動地球走向新家園……”
“方舟計劃由米國提出,在地球同步軌道建立“方舟號空間站”,建造這種空間站,使得一部分人類逃離太陽系,我們稱之為“飛船派”,方舟計劃的核心是太空電梯……”
看到這裡,一些老教授對於這種做法嗤之以鼻,這完全是拋棄全人類,一些人獨自逃跑。
可是生存面前,人性和利益彰顯得沒有任何遮掩,如果真正到那一刻,一部分人類逃出去,也算是延續人類文明的火種,對於人類來說是有巨大意義的,但是對於個體來言,是殘酷的。
短片繼續,一輪滿月出現在大家眼前,逐月計劃來臨。
“逐月計劃由大毛提出,月球質量只有地球的1\/81,體積是地球的1\/49,自轉角動還遠遠小於地球。”
“所以結合流浪地球的腦洞,為什麼不可以是流浪月球,各方面實施難度看起來小,而且剎車或者推進耗費資源遠小於地球,最主要氦-3儲量豐富,他是極其優秀的能量來源,所以希望可以將月球改造為天然逃生艙,帶領人類離開家園,史稱“流浪月球”。”
這個計劃,大家第一印象覺得這比流浪地球實施難度低,為什麼不選擇流浪月球,最後選擇了流浪地球。
短片很快給出答案。
要實施逐月計劃到最後的流浪月球,關鍵核心在於月球基地的建立。
沒有基地,那麼人類是無法存活的。
而地球是人類天然的生存地,最起碼的生態圈,還有結構,是符合人類生存的。
月球不行,要改造,要建立大規模生態迴圈等等,仔細論證研究,實施起來非常難。
最終結論月球並不適合改造,併入第一個移山計劃。
蘇子安需要他們完成的就是為什麼這個計劃不行的專業理論支援,還有一些科學資料。
透過這幾個計劃,在場的科學家感受到了蘇子安的腦洞,跟隨短片進入到最後一個計劃的科普。
短片中出現一個鏡頭,發出的聲音完全是人工智慧的聲音,很像第一部中的moss,慢慢的這一計劃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數字生命計劃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意義的計劃,他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人類虛擬化,以數字形式體現,這一計劃主要考慮的是我們人類可能完全無法戰勝的天災和日漸困難的日常生活。”
真正到了那一刻,對於一些人類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這一計劃,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當我們完全數字化後,我們還是人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