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比較嚴峻。但是我們依然要從整體上來分析我們所面對的情況。足夠的加農炮配上有縱身的陣地和地雷陣,後面再加上一些遠端火炮,嗯這是一個很好的陷阱,誰進去誰完蛋,但是戰術上的優勢並不能解決戰略上的問題,比如說。俄國人一共才有多少75MM加農炮?能夠配輸給一線部隊用於反裝甲作戰的75炮能有多少?作為進攻方,我們可以集中數倍於防禦方的火力來對對手進行壓制,而且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繞開這些孤零零的要塞。”彭毅倒是很樂觀。畢竟這樣的防禦陣地雖然強大。但是構築所需要的物資和時間也是相當長的,俄國人因為國力和物資的問題,並不能保證沒一處陣地都堅若磐石!。…。
“從戰役層面來看,對於防禦堅固的永久性要塞並不適合用裝甲部隊強攻。我們需要的是尋找對方的薄弱點。然後戰術和速度來迅速突破這些脆弱點。然後裝甲部隊繼續前進完成迂迴和包抄。而後面的步兵則負責擴大突破口承擔實際上的佔領任務,至於那些要塞,我們完全可以圍而不打。不做過多的糾纏。我們將力量集中在一處,以數倍的優勢敲開對方一個點,然後在對方還沒來得及調整部署和重整之前對敵發動連續不斷的突擊。裝甲矛頭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攻防上,在機動性方面也有無與倫比的優勢。”馬玉昆說道。
“另外,我們需要強化機動炮兵的戰鬥力。炮兵的作用並不僅僅是開戰前實施壓制那樣簡單的。隨著塹壕體系的發展,能夠在第一波炮擊下生存下來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炮兵必須可以和進攻部隊協調,在戰鬥中不斷為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掩護。因為車輛的限制,我們的機動榴彈炮最大不過105MM短管火炮。射程是夠了,但是威力恐怕還不行。120MM迫擊炮估計也懸,總裝備部不是剛剛調過來一批150MM線膛迫擊炮嗎?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把他們編入裝甲部隊,隨時為前進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能抗住150MM線膛迫擊炮的掩體怕是不多吧。”彭毅試探性的問了問。…。
。…。
“戰鬥室裡可能裝不下那麼重的火炮,不過如果改成拖車的話應該可以,前面的車上裝有彈藥和裝填裝置,後面是炮車,打的時候雖然需要慢一些,但是勉強可以跟上部隊行進。”蔡鍔從技術角度分析了一下將後裝線膛迫擊炮機械化的可能性。
“那就這麼定了,反正150MM線膛迫擊炮打的遠,即使位置靠後一些關係也不大。精度問題雖然無法和榴彈炮相比,但是總比迫擊炮強多了,就這樣定了,回頭我們寫個調令你就去準備一下吧。”聶士成也表示了贊同。
“我們的攻擊隊形是不是也需要調整一下了?以坦克為首突擊炮在後組成的楔型攻擊陣型並不適合當前的情況。原本如果對方缺乏反裝甲武器,主要以步兵為主的話,坦克上的37炮對付步兵比後面的75MM短管火炮更好。但是如果對方配屬大量反坦克炮的話。。坦克防禦過低,在前面容易被毀,後面的突擊炮因為視野問題,本身就小的火炮調整角度更加沒法發揮作用。所以我認為將突擊炮放在前面,後面安排坦克會不會更好?75MM短管炮可以第一時間解決絕大部分問題。”彭毅邊說邊在紙上畫著。。…。
“另外楔形陣型換成倒V型陣如何?兩翼先接敵,這樣的話,對方如果實中央而空兩翼的話可以為我們提供包抄的機會。中間的車輛比較靠後,即使對方有預設的反坦克陣地,因為距離的原因,對中央主力的殺傷力也會下降。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通訊,部分指揮車寧可不要火炮,也需要弄一部電臺。光靠訊號旗實在是不怎麼靠譜。”彭毅接著說道。
“後勤也需要加強。我們的工兵部隊和搶修部隊恐怕也要擴大規模了,俄國人已經知道用雷場來阻礙我們的進攻,可能還會有壕溝或者其它什麼玩意,坦克的損失率會比價高。當然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