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過一會,就到了玄都觀前。
張瀟從霞光大道之上落下,但見這道觀,外按三才落玄門,內有氤氳百氣生,虛實變化心莫測,神光萬道不見真。
以張瀟的道行,一眼看去,竟然看不出這玄都觀的名堂,只能看出這道觀內中虛實變化,另有玄妙,心中不由大驚失色,暗道:“這是誰人的道場,莫不是哪一脈祖師清修之地?”
這般想來,張瀟卻是帶著恭敬,高聲道:“三青宗弟子張瀟,前來拜山。”
張瀟看不清這裡虛實,也不說別的,只是說二字,拜山!
拜山不同於做客。做客是主人邀請,應請而來,而拜山是不請自來,其中帶有求見的意思。
張瀟話音一落,就聽一人回答道:“張道長有禮了,在下長耳,奉觀主之命,恭候多時了。”
聲音傳來,張瀟就見眼前突然化出一片通幽竹海,內中有一道金光照射而來,化做一道金橋,從觀中蜿蜒到張瀟腳下。
第165章各說各理無憑論,心中所學見真章!
這漫天竹海,金橋化形,繞是張瀟這般大派出身的修士,也一下子被這陣勢給鎮住了!
其實說起來,這不過是師子玄仿造清微洞天弄出來的場面。◎◎
通幽竹海是用紫竹仗所化,金橋是借玄珠之用。兩件寶物都不是凡物,顯化出來,自然有仙家氣象。
話說回來,師子玄這是在做什麼?這不是在炫耀嗎?
說起來,就是在炫耀。但卻不得不如此。
張瀟是大派弟子,師子玄也是正法傳人。都是有師承之人。師子玄如今在景室山中立下道場,卻還是指月玄光洞門下弟子。
如此做來,一者彰顯本門威儀,二來也是對來客的禮貌,如此迎接,也合禮儀。
張瀟到底是大派出身,只是微微一陣失神,隨即回過神來,暗叫一聲慚愧,上前拱手道:“這位童子,張某前來拜山,還請你為我引路。”
長耳繃住笑,點頭道:“這位道長,請你隨我來。”
說完,引著他就進了玄都觀。
張瀟隨長耳進了觀中,他所見之下,自然是玄都觀真容,心中更是震驚,心道這觀中所居到底是何人,莫不是真仙道場?
說起來,玄先生把玄都觀弄的宛如仙境,還真有點好處,最起碼,唬人絕對是一流。
不說這張道人心中如何震驚,跟在長耳身後,入了大殿,就見一道人,在大殿之中,等候多時。見他進來,便作揖道:“道友,貧道師子玄,在此恭候多時了。”
張瀟連忙上前道:“有禮了。有禮了。小道張瀟,道號平之,出身三青宗門下,見過道友。今日能見仙家勝景,果真是大開眼界。”
張瀟這是有感而發,師子玄笑呵呵道:“讓道友見笑了。此處雖然是我修行道場,但這其中景緻卻是一位仙家所造。”
張瀟感慨道:“能見仙家勝景,也不枉我上得山來。”
師子玄笑呵呵道:“道友,不知你今天拜山而來。所為何事?”
都是修行人,也無需扯皮,師子玄直接開口相問。
張瀟聽師子玄主動問起,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
為何?
說起來,張瀟今日上山來。未必沒有責問之意。胡桑以神通害他侄子,以世俗之道來說,做長輩當有資格質問。而以修行同道來說,那胡桑是在師子玄道場修行,若他害人,師子玄也難辭其咎。
師子玄自是理虧,若他不名言。左言右顧,不明說,張瀟也不好意思說。因為他看玄都觀這架勢,師子玄很可能就是一脈道主。就算現在不是,日後也是。就算他佔著理,今日討了說法,卻也不免得罪了師子玄。
師子玄也許不會生氣。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