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匈奴不說,鮮卑現在也切實的感受到了大漢的威脅。
一時間,各大部落開始活動了起來,這些部落有的想要派使者向大漢稱臣,表示願意臣服、而有的則藉機開始瘋狂的擴充實力,因為大漢的威脅近在眼前,烏桓的覆滅他們都是看的清清楚楚,所以一些弱小的部落也開始主動的投靠到強大的部落當中去,然後組成了更加強大的部落。
一開始只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合併,等到後來,鮮卑中的強大領導者也不滿足於目前的情況,他們開始尋思組建一個真正的國家。
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名叫軻比能,已經吞併了步度根、拓跋氏等幾家強橫的部族,佔據了大半領地,正好就在大漢北面。
直接受到其威脅的就是夾在了大漢與軻比能之間的幾家部落,而這幾家部落現在就是派出使者聯絡曹操,想要稱臣的幾家。
“這幾家想要接受大漢冊封?”
“是!”陳琳點了點頭,肯定了劉軒的疑問。
得到大漢的冊封,成為名義上大漢的屬國,實際上只有一個名分罷了,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但在劉軒眼裡就不一樣了。
如今曹操幫大漢開疆拓土直接多打出一個州來的廣闊土地,想要將這片土地填滿,起碼需要幾十年的發展,要想真正將新開闢出來的遼州變為大漢的領地,至少也要百年以上的光景。
這麼久的時間,不可能放任著那群鮮卑完全不管吧?
原本劉軒還想著搞文化侵略,先將這群鮮卑漢化了呢,沒想到的是這群人居然自己送上門來了?
接受冊封,成為屬國?那我大漢身為上國,讓大漢子民去你那裡開闊一下業務找找工作什麼的應該沒問題吧?
比如開個私塾教授漢人知識,同時商人在做生意的時候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習慣——誰讓你們是屬國了,所以就得按照上國的規矩辦!
計算方式、各種計量單位、貨幣甚至連說話習慣都在向著大漢靠攏,如此一百年後,這哪裡還是鮮卑人?不就是一群漢人嘛!
實際上,劉軒在東瀛也是這麼做的。只不過做的更加徹底以及激進,加上東瀛百姓也沒有抗拒接受的也快,所以他能夠更快的收穫果實。
按照陳琳他們的估計,怕是過不了二十年,東瀛大致就能變得和大漢差不多了。
同時,由於快速的開發和發展,如今這一代地區已經和整個東瀛的情況大不相同,劉軒直接給這一片地區起名平安縣,甚至擴大到整個周邊地區直接定為了平安郡。
關於這個名字,眾人都沒什麼好反對的,也就黃月英知道一些緣由——多虧當年沒少看歷史小說,雖然寫島國曆史的並不多,但多少還是有點。
這所謂的平安,實際上就是平安京的意思,也就是後世的京都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東瀛的政治文化中心。
劉軒他們到來後也恰好就住在了這一塊區域裡(無法確定邪馬臺國的詳細所在,就當是在這一代了),劉軒也就順勢而為,將這名字拿來用了。
選擇平安而不用京都則是考慮到一些因素,就比如後來被稱為許都的地方如今依舊是叫許,就是因為類似的原因。
當然,那東京地區如今還不在掌控之下,等以後拿下了再說,加上東京那個地方恰好比鄰一個巨大的海灣,又面臨太平洋,當做海軍基地最合適不過了。
這些事情,慢慢做就是,倒是不用費神了,反倒是那幾家想要稱臣的鮮卑部落……
當劉軒在腦袋裡轉出了這麼多心思後,大致的說出來與陳琳幾人商議了起來,看看這幾人有什麼建議。
陳琳一聽,立刻點頭贊同:“如此一來,等到以後我大漢徹底開發好了遼州地區,想要繼續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