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武將們頓時火了,尤其是那些隨軍出征的。
鳳瑄的軍功是實打實的,全是他自己拼殺出來的,結果打仗的時候沒見那群御史衝上前線,戰事一結束,這幫人倒是一個個跳了出來彈劾鳳瑄殺戮太過。
這哪裡是在彈劾鳳瑄?分明就是那些居心不良的文官才藉此機會打壓他們武將!
武將們怎麼可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一旦這次他們退步了,以後那些文官還不得更加囂張?更加肆無忌憚?
他們在前線拼殺,好不容易才攢下軍功,結果文官們上下嘴皮子一碰,他們就非但無功反而有過了!
武將們不願忍,鳳瑄就更不願忍了。
他這次上戰場就是為了掙軍功,為了將兵權握在手裡,為了日後能夠正大光明地和高子辛在一起,如今竟然有人想壞他的好事,他怎麼可能容忍?
正好之前他被高子辛氣狠了,雖然“教訓”了高子辛一番,但是心裡積壓的怒火也不是那麼容易發洩完的。
他捨不得對高子辛下重手,可是對於其他人,他可不會顧忌!
於是很快,帶頭蹦躂得最厲害的那名御史就被查出和寧王“過往甚密”,並且還曾收過黑牙送的禮。
這個倒黴蛋很快就被辦了,緊接著高子辛論功行賞,理直氣壯地讓鳳瑄進了內閣。
不過,這時候的內閣權利並不大,所以滿朝文武對於鳳瑄入內閣一事倒是沒太反對。他們更在意的,是高子辛對嶺南的處置。
這半個月來,嶺南的變化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原本不太相信高子辛能在三年內把嶺南變成聚寶盆的朝臣們也不得不信了。
如今,嶺南的土人已經徹底歸順,嶺南王一脈也都死絕,嶺南自然重新歸朝廷管。正好很多官位空了出來,於是就被朝臣們給盯上了。
高子辛由著他們爭搶了好一陣,才終於下旨,對嶺南作了安排。陳乾成了嶺南的守將,同時高子辛從工部調了人,在嶺南興建船廠,徵集人手造船。
不僅如此,他還命人開墾農田,買下山林,種植果樹,放養雞鴨。
這些事情都不是一日之功,但是隻要加以時日,就能有明顯的效果。更何況嶺南靠海,只要漁船造起來,就可以出海打漁。
就算不打漁,海邊的百姓也可以直接曬鹽。
在之前,大梁並未有曬鹽之法,但是高子辛得到《天工開物》後,就從上面看到了曬鹽的方法。只是當時嶺南是嶺南王高亥仁的封地,高子辛不可能把這個賺錢的法子交給高亥仁,如今高亥仁已死,嶺南王一脈也徹底斷絕,嶺南重新回到他手裡,他自然就沒了顧慮。
一項項命令傳到嶺南,讓嶺南很快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訊息源源不斷地傳到大寧後,本就身體不太好的寧王高亥充頓時病得更厲害了。
他自從數月前被高子辛氣得吐血之後,身體就一直反反覆覆,根本沒好起來過。不是他身體太糟糕,實在是高子辛太能折騰,簡直能把人給氣死!
自從去年秋天豐收之後,高亥充就看出不能讓高子辛繼續得意下去,於是便拖著病體悄悄聯絡了高亥仁,說了無數好話,許了種種好處,才終於慫恿得高亥仁那個蠢貨跟他聯手。
結果嶺南大亂,高子辛派大軍攻打嶺南,他和高亥仁正高興呢,哪知道高子辛竟然不走尋常路!
好好的仗不打,竟然做起了木材生意!
他和高亥仁都想好了,等大軍一打入嶺南,就挑起當地土人對朝廷的仇恨,讓那些心狠手辣的土人跟朝廷的大軍打個兩敗俱傷,他們到時候再坐收漁翁之利,順便給高子辛潑幾盆髒水。
結果朝廷大軍不跟土人打仗,反而做起木材生意,直接用銀子把那些鼠目寸光的土人給籠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