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侍郎的空銜,卻一直是以內史侍郎的身份充當高熲的秘書,私下裡更是充當了透過蘭陵公主這個楊堅夫婦最寵愛的小女兒,在宮中二聖面前找機會說好話,保住楊勇的太子之位的橋樑角色,現在讓柳述判兵部尚書,看上去給了高熲一個面子,可實際上卻是對高熲的三重打擊,楊堅的用意不可謂不深遠,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楊素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王世充甚至能看出他的嘴角勾了勾,眉頭也舒緩了開來,看來這個人選讓他非常滿意,自從當年在自己的射箭場,高楊兩大重臣實際翻臉後,二人的明爭暗鬥就已經開始了。
高熲這兩年一直把楊素舉薦的一些親信調離重要實權部門,而楊素更是透過其弟弟楊約,暗中透過宇文述的引見和楊廣搭上了關係,這些都已經是朝中公開的秘密了,楊勇和楊廣的明爭暗鬥已經到了朝中的每一個角落,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高熲和楊素這對昔日戰友的反目成仇。
正當王世充思索之時,楊素卻開口道:“陛下英明,臣附議!”
蘇威也緊跟著附議,高熲也只能跟著說道:“臣附議!”但聲音明顯比楊素要低了不少,王世充能讀出他心中的一萬個不情願。
楊堅對這一切似乎早在意料之中,他哈哈一笑,對王世充說道:“王員外,以後你就直接向柳尚書報告公務吧,任命即日下達。”
王世充行禮謝恩後退出了兩儀殿,一路之上,他都在想著剛才的那個任命,突然,他的眼前一亮,也許多年一直在籌劃的打倒王世積的機會,這次終於真正地來臨了。
王世充的腳步就和他的思路一樣,在飛快地運轉著,楊堅這回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高熲和他身後的關隴軍功集團曾經一直是尾大不掉之勢,也阻止了楊堅幾次更換儲君的嘗試,可是現在楊素和宇文述為首的一批關隴貴族卻站到了楊廣一邊,加上楊廣在文人中本來就很高的人氣,已經完全形成了與太子集團分庭抗禮之勢,這也是這回楊堅除掉虞慶則,罷免蘇孝慈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來,楊堅只怕廢楊勇的決心已下,這次的事情已經是對高熲的一個嚴重警告,還好高熲識時務,這次忍了,而不識時務的太子集團二號人物蘇孝慈卻落得了個罷官出外的下場,接下來對史萬歲的處罰也可以預期,若是高熲仍然堅持擁護楊勇的太子之位,只怕下一個倒黴的,就是這位近二十年一直把持朝政的當朝名相了。
王世充的思路飛快地轉到了自己的頭號仇人王世積身上,這次王世積雖然在除掉虞慶則之事上出了力,但南征再次無功而返,而且他也不是傻子,看到這種形勢,也應該會開始謀求保身之道,在這個時候他若是主動請求出外為官,那無異於是對高熲的太子集團最大的背叛,到時候想必連高熲也不會主動保他,而自己與王世積決戰的機會就要到了。
想到這裡,王世充停下了腳步,眼中的綠光一閃,心中默默唸道:“王世積,你這惡賊洗乾淨脖子準備受死吧!”(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三章 寧州再叛
接下來的幾天裡,一切都如王世充所設想的那樣,一條條命令根據楊堅已經定下的方針,開始高效而迅速地執行。
首先就是對征伐寧州及桂州將士的封賞,在王世充面聖後第二天正式下達:
寧州平叛軍主帥,柱國將軍史萬歲,征討有功,轉戰千里,擒獲敵酋,功逾諸葛,以其功,特進為太平郡公,上柱國,賞錢十萬,賜物二千段。
寧州征討軍副將,岷州刺史楊武通,討賊有功,升為左武衛大將軍(上大將軍),加聞喜縣公,賞錢三萬,賜物五百段。
寧州征討軍儀同,兵部駕部司員外郎王世充,討賊有功,運籌帷幄,忠勇可嘉,以其功,加上儀同,本官不變,賞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