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近約五十,鷹鼻深目,容貌瑰偉,滿臉盡是滄桑,三綹長鬚無風自飄。即使隔著十幾米遠,王華強也能感受到他身上威嚴而又強大的氣場,穿戴整齊,頭戴大元帥金盔,身著虎頭吞雲鎧,外罩大紅將袍,正襟危坐,不怒自威。
只聽楊素的聲音不是太高,說話也不快,但低沉有力的話語中透出一股無形的威勢:“史將軍,你所部的兩萬人三個月的軍需,是否已經準備停當?”
一個四旬左右,黑臉虯髯,身板象是一座鐵塔,雙目如電,頂盔貫甲的將領,正是上開府將軍,京兆(大興)杜陵人史萬歲,他越班而出,拱手朗聲道:“回大帥的話,末將所部已經準備好了五個月的軍需,隨時可以出發。”
楊素滿意地點了點頭,扭頭看向了右邊:“來將軍,你的部下多是新徵發的淮南士兵,訓練得如何了?”
另一個三十多歲,赤面鉤須,孔武有力的將軍從右列站出,正是上開府將軍來護兒,也是中氣十足地行軍禮回道:“啟稟楊大帥,一萬五千淮南新兵,在末將手下已經操練了三個月,末將不隨便誇海口,但仍然敢在這軍帳中放言,我這一萬五千人,上了戰場對上那些陳兵,至少可以打五萬人。”
楊素微微一笑:“來將軍,辛苦了,你最近日夜操練,與士卒同甘共苦,本帥也有所耳聞,來日大舉出徵,一定讓你部打先鋒。”
來護兒面有得色,行禮退下。
王華強對這二位大將最近都很熟悉,雖然在他們眼裡,可能還沒自己這麼一個站在末尾的軍需官,可是這兩位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大將,深通兵法,精於練兵,假以時日,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帥之才。
史萬歲的父親史靜,是北周的將領,曾任滄州刺史。這史萬歲也可以說是個中等世家的子弟,從小就熟讀兵書,練得一身武藝,喜歡騎馬射箭,身手矯健,眼如鷹隼,是天生的將才。
當年西魏與東魏在洛陽硭山大戰時,十五歲的史萬歲隨父出征,還沒打仗,只看到自己西魏一方列陣時的旗鼓行列,再看看對方的陣勢,就對史靜說此戰必敗。
史靜將信將疑地命令左右換上便裝,迅速地撤離戰場,結果果然西魏軍慘敗。事後史靜驚異於史萬歲對戰場形勢的觀察,對兩軍勝負的判斷,從此開始對這個兒子格外重視。
後來北周與北齊大戰連場,史靜戰死,而史萬歲則以忠臣之子的身份襲了父爵太平縣公,還被拜為開府儀同三司,正式成為一員武將,但此時的史萬歲仍然沒有什麼名氣。
等到尉遲迥之亂時,史萬歲才正式登場,在大將梁士彥的部下行動,有一次天中有一隊大雁飛過,史萬歲對梁士彥要求射這隊大雁裡的第三隻,結果張弓搭箭,一箭就射下了那隻雁,軍中將士見此無不歎服,史萬歲的名字開始在全軍中迅速傳播。
到了與尉遲迥最後鄴城外決戰的時候,在戰鬥最緊要的關頭,尉遲迥不顧年老,親自披甲上陣,帶頭突擊,叛軍一時氣勢大盛,鋪天蓋地地攻了過來。
周軍頂不住叛軍的強大攻勢,開始後退,最危急的時候史萬歲挺身而出,對梁士彥喊道:“事情緊急,我來破賊!”
於是史萬歲單槍匹馬地向敵軍逆襲,一連斬殺敵軍先鋒數十人,稍稍地制止了敵軍的攻勢,讓周軍有了重整隊形的時間。
最後靠著高熲的指揮,先射在城頭觀戰的鄴城百姓,造成這些人的號哭與混亂,動搖了叛軍的軍心,再趁機反擊,最終大獲全勝。
戰後論功行賞,史萬歲功居第一,拜為上大將軍。
可惜福無雙至,很快史萬歲就受到爾朱績謀反的牽連,被削職為民,發配到敦煌(瓜州)當了個邊關小兵。
敦煌的守將劉方是個勇士,經常單槍匹馬,深入突厥,搶了他們的牛羊而還,突厥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