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的故事模式,無疑是太過老套了,對於這樣一部年度頂級大片,故事從預告片釋出到影片公映都無法給人驚喜,它最終會戳穿3d立體電影騙局,破滅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話!”
“《阿凡達》的劇情令人不禁回想起同樣空洞無物的《泰坦尼克號》,劇情真的很一般,視覺上新穎一點,題材取的環保一點而已,對於看過3d電影的人來說遠遠達不到震撼的地步!看完了基本上也沒有值得回味無窮的地方!過於重視技術的後果,帶來的就是思想的空洞!”
甚至,還有人炒作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是在抄襲某個日本人的《天空之城》……
而且《阿凡達》在imdb上的評分也不算多高,上映三天之後,就悄然滑落到了八分以下。
然而,事實總是不會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阿凡達》的票房走勢也在證明,一部影片的票房與某些評分根本沒有多少聯絡可言。
在首週末過去後的四個工作日裡,《阿凡達》並沒有出現正常的票房暴跌的情況,單日票房都維持在1500萬美元左右的高位運轉,到第二個週末到來前,已經從北美收穫接近1億4000萬美元。
那些市場嗅覺敏銳的人,其實已經能感覺到,《阿凡達》的走勢根本不能用正常的市場規律來衡量。
還有一點,相比較而言,imdb評分確實比爛蘋果新鮮度更受業內關注,但也極其有限,只要稍微瞭解這個行業的人,都不難發現imdb評分與電影票房之間並沒有多少關係。
其實關於imdb,有一個公認的現象,按道理、平均來說、其他都一樣的時候,不怎麼宣傳就會來看一部電影的人傾向於打高分,但人少;本來不會喜歡、因為大規模宣傳建立了高預期來看的,傾向於打低分,但人多。
這也是獨立電影為什麼總是評分很高(絕大多數都是粉絲來打分);而票房奇蹟評分相對較低的(把不會喜歡的人也宣傳來了)原因。
所以叫好和叫座,高分和票房,很多時候的確有一些本質的衝突。
這一點在《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上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阿凡達》註定了是如同《泰坦尼克號》一般,不會按照市場規律執行的一部影片,這點完全反應在了第二個週末的北美票房上面。
在北美上映的次週末,《阿凡達》劃出了神一般的走勢,次週末票房只比首週末下降百分之一點八,三天報收7561萬美元!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這絕對堪稱是神蹟!
看到次週末的數字,那些想多了的人可以完全死心,而杜克、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也可以基本放心了。
尤其是杜克,他深信這部影片必然會超過《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紀錄,高票價的3d和imax版本都是有利的保證。
隨後的兩個週末裡,《阿凡達》絕對驚爆所有預測公司的眼球,第三個週末的跌幅為百分之九點四,收穫6849萬美元;第四個週末跌幅擴大到百分之二十六,依然收穫5030萬美元;第五個週末下跌縮小到了百分之十四,拿下4278萬美元……
《阿凡達》沒有任何一個週末的票房徹底大爆過,卻穩定的可怕。
在杜克帶領《盜夢空間》劇組前往摩洛哥出外景的第六個週末,《阿凡達》還出現了一次逆增,雖然幅度只有百分之八點一,但收穫的5440萬美元,卻讓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計跨過了五億美元大關!(未完待續。)
第七百四十四章 摩萊塢
摩洛哥雖是北非的方寸之地,卻擁有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扼守直布羅陀海峽,擁有地中海與大西洋兩面水域,中部橫亙著白雪皚皚的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則是廣袤的撒哈拉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