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陽光初照,計小星與鮮于明帶領著馬隊緩緩駛出了鎮子。隨著馬蹄聲與晨風的輕吟交織,他們已行進了一個多時辰,此時距離那座繁華的大鎮已約有三十里之遙。
計小星目光銳利,不時掃視著四周,忽地,他輕輕拉了拉韁繩,對身旁的鮮于明低聲道:“阿明兄,你瞧,對面似乎有情況。”只見兩騎棗紅馬正疾馳而來,馬蹄聲急促而有力,像是有什麼急事。
鮮于明聞言,立刻警覺起來,兩人不約而同地放慢了速度,目光緊盯著那逐漸接近的身影,心中暗自戒備,畢竟在這廣闊無垠的荒野之中,任何突如其來的相遇都可能藏著不可預知。
兩匹棗紅馬如同鏡中之影,一般無二,它們肌肉線條流暢,四蹄輕盈,奔跑間盡顯駿逸非凡。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馬背上的乘客竟也是驚人地相似,彷彿是大自然不經意間雕琢出的一對孿生傑作。兩人皆約莫四十歲上下,身形修長而瘦削,面容中帶著幾分不尋常的蠟黃,雙眼深陷,閃爍著幽暗的光芒,眉毛斜斜下垂,為那張本就瘦削的臉龐增添了幾分詭譎與可怖。
當這對孿生兄弟騎著他們的愛駒經過計小星的馬隊時,不約而同地翻起了一對怪異的眼眸,那目光彷彿能穿透人心,直勾勾地盯向計小星。計小星也不甘示弱,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抹挑釁的光芒,彷彿是在無聲地說:“想找麻煩?儘管放馬過來!”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緊握韁繩,擺出一副隨時準備應戰的架勢。
然而,那兩人只是冷冷地掃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捉摸的微笑,隨後便不再停留,輕輕一夾馬肚,兩匹棗紅馬便如同離弦之箭,繼續向南疾馳而去,留下一串清脆的馬蹄聲和一陣淡淡的塵土,彷彿他們從未出現過一般。
鮮于明凝視著那兩人漸行漸遠的背影,他們的身姿在晨光中顯得格外瘦削,彷彿是兩根筆直的竹竿,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平衡穩穩地插在馬背上,隨著馬兒的奔跑而輕輕搖曳。這一剎那,他腦海中閃過一道靈光,驀然間醒覺,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不由自主地驚撥出聲:“啊,是他們,北關一帶赫赫有名的玉臨雙俠,夏玉樹與夏臨風!”
計小星聞言,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不解,連忙追問:“你識得他們?這玉臨雙俠是何許人也?”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顯然對這對神秘人物充滿了興趣。
鮮于明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來:“玉臨雙俠,夏玉樹與夏臨風。”
計小星輕笑道:“這名字聽起來倒是挺風趣,不過這倆人瘦得跟竹竿似的,面容又如此獨特,還真有點名不符實。”
鮮于明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絲敬佩之色,糾正道:“計兄,你可別因為他們的外貌就小看了他們。玉臨雙俠,夏玉樹與夏臨風,雖然長得不算英俊,但他們的本領卻是實打實的。據傳聞,他們自幼便形影不離,感情深厚。兩人都沒有娶親,一生致力於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因此在江湖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人們尊敬他們,才稱他們為玉臨雙俠。”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他們雖然劫富濟貧,但行事卻極有分寸,從不濫殺無辜。不過,若是遇到真正的惡徒,他們也會毫不留情,手段之凌厲,讓人聞風喪膽。”
計小星目光仍望著玉臨雙俠消失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好奇,隨口問道:“他們如此匆忙地南下,究竟是為了何事呢?”
鮮于明眉頭微蹙,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迷茫:“這的確令人難以捉摸。江湖之事,往往瞬息萬變,他們或許有他們的使命吧。”
正當兩人議論紛紛之際,一陣新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這次,馬背上坐著的是一位道士與一位俗家打扮的人。道士身形瘦削,揹負一柄古樸長劍,臉色蒼白如紙,滿是病容,顯然身體欠佳。更令人矚目的是,他只有一隻右臂,左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