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著船隻到岸了,卻突地擱淺,走不動也退不回,後面的船隻越聚越多,戰機已到,江忠源自然不會有任何的猶豫,一聲令下,火炮、火箭便開始了傾瀉。
沒有任何的緩衝,江船都被打被成了篩子,何況船上的人呢?第一波炮擊過後,馮雲山就稀裡糊塗的死在了船上,由於巨木的阻擋,江船即使被打的四分五裂,也沒有沉江,加上火箭,這江船隻能立在江中燃燒了。
開戰之初,太平軍就付出了血的代價,船隊之中幾乎無人存活,本來清亮的江水,都變成了紫黑色,死了多少人,沒法算計。
家屬大軍突然遇襲,太平軍將士的反應也很及時,架著江船就衝了上去,可蓑衣渡已經被江忠源弄成了一塊死敵,上多少死多少,不用短兵相接,只要一門門的點燃火炮就好了,一炮下去死一船人,基本沒什麼失誤,練勇們只要,慢慢的裝彈發炮即可。
河中巨木的阻攔,讓太平軍無法上岸,只能眼見著上去的人慘死之後,繼續往上撲。
游過去,太平軍的人不是沒想過,可蓑衣渡這邊江面平靜,底下的水流卻是極為湍急的,下去一個就給衝沒一個,除了乘船,沒有別的路可走。
散彈的威力很強大,蓑衣渡這邊只打了半天,死傷的人數,就慘不忍睹,一下沒了三成的人馬,太平軍的隊伍也一下變得稀疏了。
危難時刻,還是東王楊秀清出力了,以剩餘的船隻結成浮橋,勉勉強強,才算是登上了湘江的東岸,大勝一場的江忠源也沒逗留,收拾了火炮,就留給太平軍一個極度悽慘的江面,撤了回去。
與江忠源約好合力阻擋太平軍的和春遁了,但卻來了一支湖南的綠營兵,這支綠營兵,與別處的不同,這是湘西剿匪的降將,說白了就是一群由匪變兵的貨色,聽說江忠源在蓑衣渡大勝,這些人也就有了別的想法,立功心切啊!
剛過了蓑衣渡第二天,太平軍就遇上了這支湘西匪軍,一場血戰更是太平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兩軍之間打的相當慘烈。
湘西匪軍,數次撤退,數次都被督戰隊殺回了戰場,來來回回幾次,降將汪典鐵不打算陪著清軍玩了。臨陣再叛。為了活路又改投了太平軍的陣營。
這一仗打到這裡還沒結束。在一旁虎視眈眈的江忠源,可不會放過太平軍,一場接一場的血戰,太平軍的將士也不是鐵打的貨,潰散、屠戮,江忠源的湘勇損失雖然不小,可太平軍的損失更大。
除了一些護衛諸王的老班底,其餘的太平軍死了個七七八八。連帶家屬五六萬人的大軍,折損過半,只剩了兩三萬。
可戰之兵也不過三五千了,太平軍在蓑衣渡,遇到了第一個對手,這第一個對手,給太平軍帶來的損失太大,這仗打不下去了,家屬大批被殺,將士死傷過半。這就是一場伏擊、一場血戰、再加一場伏擊的結果,太平軍的戰力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兇悍。這一戰江忠源也打出了湘勇的名氣。
不管是軍心動盪也好,沒有再戰之力也罷,太平軍無論如何,在人數上還是佔了絕對優勢的,江忠源的那一千五百人,也就能打到這種程度了,與太平軍正面硬捍,江忠源還不傻。
三場大戰,最大的收穫就是蓑衣渡的伏擊戰,近百船的人,生還者屈指可數,這些船上也冤死了無數的太平軍將士和家屬,只能瞪著眼等死,江船擱淺,散彈如雨,蓑衣渡一場伏擊,這江忠源也算是為全州城報仇雪恨了。
仗只打了三天,太平軍上下像是被詛咒了一般,即使遇上綠營兵也會死傷慘重,打不下去了,不能再打了。
江忠源的敵人,就是太平軍的朋友,江忠源以剿滅天地會起家,這次天地會卻大勝了江忠源一場,他們給太平軍點撥了一條路,一條越過黃華山直通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