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思文的眼裡,就是一場開民智的文化活動,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各國的民智漸開,自由民主之風吹遍歐洲大地,各種學說理念開始在歐洲大地流行,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的普通百姓目光變得開闊,腦袋能包容並且理解各種學說和理念。
文藝復興,打破了基督教在歐洲的精神桎梏,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進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使歐洲一步步的趕上亞洲的腳步,並且把亞洲徹底甩開,歐洲不僅徹底甩開亞洲,還狠狠的把亞洲踩在腳底,讓亞洲成為他前進的基石。
葉思文相信,文藝復興,絕對是西方國家走向強盛之路的基礎,沒有文藝復興,就沒有後世牛逼哄哄的歐洲。
其實現在的大明,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背景很相似,由於商業活動是自由的,是平等的,所以大明近幾年猛烈的資產主義萌芽,帶來了自由平等的民主主義風潮,特別是排在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尾巴上的商人,更是對自由平等,有著無限的渴望。
在大明要實現自由平等,一共有兩隻攔路虎,一個是皇室,一個是程朱理學。
和西方比較,大明的皇室相當於當時的基督教教皇,皇室和教皇的權威,是不可挑戰的,皇室和教皇定製的規則,是不可以違反的。
程朱理學則相當於教皇統治的基礎《聖經》,和西方人把聖經當成唯一的行為準則一樣,在大明,程朱理學裡面的道理,就是道理,程朱理學說社會中,讀書人的地位最高,商人的地位最低賤,所以大明的社會階層便按照士農工商來排定。
經過一番思考,葉思文覺得,大明現在也需要一場文藝復興,也需要一場深刻的文化活動,用來打破程朱理學、被扭曲了的儒學、以及八股文的桎梏,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封建皇帝用來愚民的東西,不打破他們,大明百姓的民智就永遠也開不了,明智開不了,新政的推行,便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可是程朱理學在大明已經運用了兩百年,在天下人心中根深蒂固,想要撼動他,何其之難?
不過葉思文好歹來自後世,鬼點子想一出是一出,葉思文思考良久,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這個辦法,葉思文策劃的文藝復興,便可以不和程朱理學面對面的交鋒。
葉思文的一個辦法,叫做辦學。
某位偉人說得好,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掌握了年青一代人的思想,便掌握了未來國家的思想,所以葉思文決定,文藝復興,首先從下一代開始。
大明崇禎四年五月,籌備了三個月的葉思文終於開始行動了,沉默了將近半年的山東巡撫衙門,終於發出了山東新政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新政令。
讓山東人民大跌眼鏡的是,新政要辦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建立新軍,也不是改革舊制,而是辦學,山東巡撫衙門,將會出資一百萬兩銀子,在山東各地開設學府。
山東巡撫衙門下令,山東各個州府,在收到巡撫衙門的撥款之後,立即由政府開設三學,山東巡撫衙門下了死命令,各級地方官員,必須在三個月之內完成這項任務,如果逾期未完成者,直接摘帽子。
事關烏紗頂戴,官員們自然很賣力的開始幹活,銀子到賬之後,立即著手開設三學,所謂三學,即鄉學、縣學、府學。
三個級別的學校,有三個不同的入學方式和教育制度。
鄉學實行義務入學、免費讀書、基礎學習制教育,學制為八年。
所謂義務入學,也就是說,凡是大明適齡兒童(一般為六歲),都有到鄉學學習的義務,;所謂免費讀書,就是去鄉學讀書的兒童不用繳納一分錢給鄉學,他們讀書產生的費用,由山東巡撫衙門承擔;所謂基礎學習,也就是在鄉學裡,學生要學習所有科目的基礎教育,鄉學的基礎教育一共分為九科,即文學、算科、歷史、地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