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蒙受了一定的損失。面子上更是難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奧匈帝國從這次慘敗中吸取了很多的經驗教訓,至少他們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知道在目前的國力和體質下,奧匈帝國應該應有什麼樣的陸軍才有效率,才比較現實。
奧匈帝國知道,自己的工業和財力根本無法支援自己搞出一支類似德國的強悍陸軍。如果說德國陸軍的力量支柱是強悍的裝甲部隊、強有力的遠端火炮以及大量配發的機槍的話。那麼奧匈帝國的陸軍購成則是有限的裝甲部隊,一定數量的遠端火炮加大量的迫擊炮,再加上只能算湊合的步兵裝備。
坦克作為一個誕生於一戰的新式武器,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在陸軍中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升。義大利戰場中雙方坦克之間的廝殺更是讓人意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強悍,但是可惜的是,奧匈帝國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財力上來說和裝甲軍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說技術,倒不是說奧匈帝國無法提供強悍的火炮和裝甲,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動力系統。奧匈帝國可沒有德國的邁巴赫發動機,雖然他們努力試著研發新的發動機,但是效能和穩定性一直都很難讓陸軍方面滿意。而在財力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是德國的4號坦克的造價和維護費用。對於奧匈帝國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更不要說德國人私下裡正在設計的虎式坦克了。
對於奧匈帝國,德國還是很慷慨的,畢竟是同盟國中的二把手。在一次私下會面中。興登堡明確表示可以給奧匈帝國轉讓4號坦克的生產技術。但是奧匈帝國在經過一番研究後,還是認為單純的4號坦克對於奧匈來說並不適用。原因很簡單。在德國人眼中,4號這種級別的坦克在未來的戰爭中將逐漸變成大路貨。遇上難啃的硬骨頭的話自然有虎式及其衍生型坦克對抗。所以對於一種中型坦克而言,德國人強調的是火力、防禦和機動性之間的均衡。…
但是奧匈帝國不一樣,30噸級別的坦克已經接近奧匈帝國技術和經濟能承受的極限了。也就是說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奧匈帝國不太可能裝備更重的坦克了。所以說,無論奧匈帝國裝甲部隊碰上的是中坦還是重坦,都只能用30噸級別的坦克去死磕。所以奧匈帝國的要求很簡單,不求有多高的機動性。也不求防護多麼均衡。但是至少你能把對面的坦克捅穿吧!
按照道理來說,那奧匈帝國生產坦克殲擊車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這種點了防禦專長,進攻比較悲催的東東並不能取代坦克在裝甲部隊中的作用。裝甲部隊本身就是要勇於進攻的,而不僅僅是作為救火隊。於是乎,奧匈帝國決定另起爐灶,自己搞一款適合奧匈部隊需要的坦克。而在此之前,奧匈帝國只能以德國的三號坦克及其衍生型再加上少量的4號坦克來渡過這段過渡期。
到目前為止這款坦克的圖紙設定已經完成,採用的佈局方式是較為少見的動力前置佈局方式,在車體中後部有一個巨大的炮塔。可以容納更大口徑的火炮。考慮到這種佈局方式在散熱方面可能會有些問題。所以他的動力並不高。機動性也比較差。但是作為補償,除了強悍的火力之外,它的正面防護可以用不錯來形容。車體側面前部防護也不錯。但是後半部分和車體後面以及下部的防禦就只能用差勁來形容了。這款被命名為弗裡茨型坦克成為了奧匈帝國未來制式坦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