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載,本宮若有機會回長安,定在天子面前參得你生不如死!”
“……也要加牛羊的哦。”
…………
快馬疾馳一整天,孫從東率部將終於趕到積石山以西的兩國交戰前線。
剛進入戰區便被吐谷渾軍隊攔下,孫從東表明了身份後,被吐谷渾將士徑自領到諾曷缽可汗面前。
諾曷缽可汗是個五十多歲的油膩中老年。
他的油膩不是講葷段子和盤串兒,他是字面意義上的油膩。遊牧民族不擅耕種,以牛羊等肉食為主,吃多了肉食臉上浮著一層油腥,看上去像一頭剛出烤箱的乳豬,油光發亮的讓人很想切一刀。
諾曷缽可汗對大唐王師的到來感到萬分驚喜,天真的他還以為唐軍是真心實意來幫他打吐蕃的。
朋友來了有美酒,沒說的,牛羊肉款待。
孫從東和劉阿四臉皮也厚,不是誠心來幫忙,但並不耽誤他們大吃大喝,吃得一點也不愧疚。
當然,諾曷缽可汗也有點失望,因為唐軍的首發陣容人數太少了。
不過沒關係,唐軍肯出兵就是一種態度,諾曷缽可汗需要的就是這種態度。
有了第一次出兵,必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吐谷渾面對吐蕃的壓力將會慢慢轉移到大唐身上,汗國就能保住了。
仔細觀察這支軍隊,諾曷缽可汗發現他們除了唐軍必備的橫刀,鉤鐮,箭弩以外,每個人還攜帶一支長長的三個孔洞的奇怪兵器,並且每人的腰間鼓鼓囊囊挎著一隻羊皮口袋,裡面不知裝著什麼。
大約是宗主國對藩屬國滿滿的愛心吧。
好奇的諾曷缽可汗宴席間問起這種奇怪的兵器,孫從東和劉阿四隻是笑笑,顧左右而言他,只說明日與吐蕃接戰後可汗便知。
第二天一早,被諾曷缽可汗寄予厚望的唐軍將士飽食戰飯後開拔積石山以西的前線。
可汗一掃多日的頹喪絕望,今早起床的他不僅萌萌噠,還充滿了雄心壯志,強烈表示願與唐軍將士一同親赴前線,可汗要親自為唐軍將士擂鼓助威。
戰馬飛馳,數千吐谷渾騎馬簇擁著一千餘唐軍將士,一個多時辰後來到位於積石山以西的一塊平原上。
遠處七八里外,正是旌旗蔽日的吐蕃大營。
吐蕃人早已列陣以待,兩軍陣前還未發動,蒼涼的牛角號聲已嗚咽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