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兵們和工人兵們把這些兵器拿在手裡都覺得沉甸甸的,難以揮動,更別說作戰了。
“現在或許很重,但是不要緊,多練練,你們就習慣了。”
蘇詠霖這樣說著,讓熟悉這些兵器的軍官們手把手的教會他們的戰友們如何使用這些兵器。
在南宋的時候,獲取刀槍和獲取弓弩、盔甲的難度不是一個等級的,只是有刀槍而沒有弓弩和盔甲,官兵不把你當回事兒,但是你有了盔甲和弓弩,那就是真要造反了。
一個遠端攻擊,一個近身防禦,怎麼看都是要造反。
所以打從蘇定光那時候開始搞到刀槍就不是難事,但是搞弓弩和盔甲就真的很難,而且本身宋軍內部對於神臂弓、克敵弓這一類的兵器管的就很嚴,軍隊有時候要都不給全額撥付。
軍隊尚且不夠,外人想搞到就更難了。
蘇詠霖手上一共也就三十多副神臂弓,盔甲更是隻有十八套,就算想要練習殺傷力很大的神臂弓也沒有充足的條件。
但是好就好在這裡不是大西北,而是山東,再往北是河北,地勢較為平坦。
地勢較為崎嶇的地方,比如大西北,宋軍對付西夏的時候,弓弩就是主力,列陣的時候大部分士兵都是弓弩手,那個地勢就適合弓弩手居高臨下大發揮。
但是山東河北這一塊地勢較為平坦,黃河改道之後更是一馬平川,特別適合騎兵行動。
這種地勢上對付騎兵的時候,步兵列陣就需要更多的長槍手和盾兵,面對騎兵衝擊的時候陣勢更穩,不容易被沖垮,弓弩手則退居次要。
所以之前趙開山擔憂弓弩手數量不足的時候,蘇詠霖就如此寬慰他。
趙開山認真思考之後認同了蘇詠霖的看法,決定順其自然,等攻克三州獲取金軍武庫之後,自然能得到大量弓弩,那時再說也不遲。
上午的訓練量很大,消耗也很厲害,日到中午,大家都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午餐時,蘇詠霖讓他們排隊到操練場旁邊不遠處的小河邊洗手,抹一把臉,再去吃飯。
中午給的飯是乾飯,乾飯和醃菜,還有一些看起來就清湯寡水的湯——有就不錯了,至少有飯有菜有湯。
對於蘇家老人們來說,這樣的伙食不算什麼,他們當私鹽販子的時候吃的可比這些好多了,蘇詠霖拿他們當人看的。
但是對於剛剛投靠的農民兵們來說,這樣的伙食那是針不戳,更重要的是,一天給三頓啊。
實實在在的三頓飯,頓頓都能吃飽啊。
早知道當兵是這個待遇,早就盼著主家造反了不是?
午飯過後,有一個時辰的午休時間。
軍規是必須要回到宿舍裡睡午覺,養足精神以備下午的訓練,這個很容易接受,本就累得慌,睡個午覺更是求之不得。
午覺睡起來,伸個懶腰,神清氣爽。
但是迎接農民兵們的不是他們想象之中更加辛苦的訓練,而是全體集合在大操場上,以一個班為單位坐成一團,班長教他們認字。
一個班一般不是隻有一個識字的,往往有六七個,打手出身的和製鹽工人出身計程車兵都認字。
所以有限的三四個農民兵一看——欸?怎麼都認字?就咱們幾個不認字?
南邊宋國的文化人那麼多嗎?
農民兵們十分鬱悶。
所以一個班裡,往往六七個人一起協作,兩三個人教一個,帶著這幫老實巴交的農民兵一個字一個字的認。
這群蘇家老人們都還記得當初蘇詠霖是怎麼手把手教他們認字、幫他們擺脫愚昧的。
他們也記得蘇詠霖的話。
“只有認了字,有了文化,才算是個真正的人,上等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