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冰冷的詔令是趙昚登基以來所未有的。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心中那強烈的憤怒。
張浚死了對於某些人來說固然是好事,但是也有一些大臣意識到,這對於他們整體而言,或許並不是什麼好事。
皇帝開了殺戒,開了先河,那麼未來,大宋是否可以繼續保持不殺士大夫的政治局面,也就真的不好說了。
被開啟了的魔盒,就算再次關上,裡頭冒出來的東西還能回去嗎?
沒人敢保證。
所以很多人都開始默默的思量他們之前為了搞死張浚的行為是否真的那麼符合他們的利益。
當然,還有不少人並不關注這些,而更加關注能否趁這個機會把張浚餘黨徹底趕出朝廷,徹底完成南宋朝廷性質的轉變,完成華麗的逆襲。
當初張浚怎麼把他們趕出權力中樞,他們現在就要怎麼樣把張浚餘黨趕出權力中樞。
大復仇了屬於是。
但是現在已經是七月底,不管是擔憂的還是繼續搞政治鬥爭的,都沒有時間了。
樞密院在史浩的提領下開始了全速運轉,立刻派人調查江南西路的匪患狀況,並且立刻調查統計可以派往江南西路發起進攻的兵馬。
保守派群臣在面對明國的問題上當然是退縮為主,但是在面對自己內部的問題時,不比張浚保守多少。
對付張浚的時候他們可以說張浚急躁冒進,但是輪到自己要在年內將江南西路叛亂徹底平定的時候,他們也急。
他們提出了三個月內消滅江南西路匪患的口號,並且全力配合史浩調查這件事情。
樞密院一邊派出很多探子去打探訊息,一邊又開始統計目前南宋朝廷可以調動的兵馬人數。
第一次明宋戰爭之前,南宋有四十萬軍隊,分為禁軍系統和江淮、京湖和四川三大戰區系統。
川蜀戰區一直都比較穩定,自從吳氏兄弟崛起以來,他們和他們的舊部一直都戰鬥在四川的最前線。
朝廷在四川有金州、興元府和沔州三支大軍,目前分別以王彥、吳璘和姚仲三人分別統領。
這三支大軍一直堅守在抗金的第一線,數次和金軍交手,互有勝負,乃南宋最為精銳的軍隊。
金國滅亡之後,這三支軍隊繼續和明軍蘇海生齊魯兵團所部對峙,沒有更改過駐地。
不管戰前戰後,這支部隊始終保持完整編制,沒有和明軍交手過,所以目前來說還是完整的。
京湖戰區方面,在戰前,是由李道統領荊南府大軍,田師中統領鄂州大軍,戚方統領九江大軍。
江淮戰區方面,在戰前,是由李顯忠統領池州大軍,王權統領建康府大軍,劉錡統領鎮江府大軍。
臨安禁軍方面,則由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和殿前司三支禁軍。
在戰前,分別由殿帥趙密、侍衛馬軍帥成閔和侍衛步軍帥李捧統領
第一次明宋戰爭之前,南宋有著從四川到淮南一共九支地方屯駐大軍和三支臨安禁軍組成的四十萬主力部隊,這四十萬人是南宋過去對抗金國、現在對抗明國的主要力量。
但是隨著第一次明宋戰爭的爆發和江南西路的匪患爆發,十二支主力部隊當中,唯有川蜀戰區的三支主力部隊尚且完好無損。
明宋戰爭之中,南宋江淮戰區和臨安禁軍六支部隊遭到了明軍的毀滅性打擊。
建康府大軍和鎮江府大軍幾乎全軍覆滅,只有池州大軍尚且儲存完整編制。
殿前司大軍和侍衛馬軍、步軍司差不多十萬兵力損失一大半,後面只有四萬人儲存下來,成為了如今的殿前司。
以至於在戰後,除了殿前司大軍之外,其餘五支軍隊都要重新募兵、重新編練,大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