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語氣中竟帶著歉意。
……
虎娃與侯岡腳踏波濤、順江流而下,太乙也以大神通攜嘰咕同行,為了不驚動兩岸民眾,他們都注意隱匿了身形。此時已經入冬,氣候漸冷,正是雲夢巨澤的枯水季節。想那奔流村的奔流槓與奔流通父子應該已率族人離開重辰氏部族的地盤,悄然遷往九黎之地了。
如今九黎五大部完成了內部整合,又消除了外部威脅,正是可以向南荒深處遷徙擴張的大好時機,也有足夠的地盤能夠安置奔流村一族。從他們原先所在的位置往南行,首先接觸到的應該是蠱黎部,或許最終會被蠱黎部吞併融合。
哪怕是在枯水季節,腳下這條奔流的大江很多河段仍有數百丈寬廣,虎娃從大江入海,終於見識了真正的浩瀚汪洋。哪怕御神器飛上高空,東望仍是茫茫無盡,依稀可見島嶼錯落分佈,雲霞飄渺間宛如蜃景。
他們沿著海岸線北上,又到了滾滾大河的入海口。大河比大江渾濁,從遠方的高原上攜帶來大量的黃色泥沙,竟將近陸的海域也染黃了一片。四人又沿大河西行,邊走邊逛,兩岸多見人煙城廓,比巴原很多地方更為繁華富庶。
據說羲皇太昊最早就是在大河下游一帶建立了中華之國,附近各部族臣服,太昊開創了青帝世系。後來,生活在這一帶的眾部族也被人稱為東夷部族,而九黎諸部的祖先也曾生活在這裡,在蚩尤戰敗後才遠徙南荒。
太昊立國之後曾率部沿河而上,定都在中原一帶,後世的炎帝、黃帝也定都中原。中原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政治概念,歷代所指的區域雖有所重合,但也有所差異。侯岡出身的侯岡氏部族,就生活在東夷和中原交界處,大河以北的沇水岸邊。(未完待續。)
053、聰明的嘰咕(上)
虎娃這一路,從雲夢巨澤以南出發行遍江河,見到了中華之地的不少部族與屬國,感覺中華帝國和巴原上的巴國有明顯的不同。首先各地的風俗差異顯得非常大,其次中華天子並不是直接統治所有的部族。
巴原上各地的風土人情當然也有差異,比如生活在東海岸邊的白額氏族人,很多習慣就和巴都城周圍的居民不一樣;高原上武夫丘腳下的紅錦城,甚至經常能見到妖族出沒,而當地人已見怪不怪。
但總體而言,巴原各地的民風習俗還是相當接近的,尤其拿它與中華之地比較時則更明顯。這是因為巴原上的每一座城廓,都是巴國所建。鹽兆入巴原時,巴原上還是一片蠻荒叢林,建立巴國的過程,也是完成了各部族的大融合、帶來了更先進的農耕文明。
除了偏遠的蠻荒之地,巴國在巴原上實現了統一的治理,這與巴原近乎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環境有關。否則以當時的交通以及通訊條件,在三千里的方圓內,實現直接的統一治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華之地的情況不同,它的疆域遠比巴原遼闊,散佈著大大小小部族,彼此之間不論是生產發展水平還是民風習俗,差異都很大,在歷史上也有過漫長的各部族融合、分化、再融合、再分化,並不斷向更偏遠區域遷徙的過程。
中華天子名義上的統治範圍,就是中華文明在當時所能輻射的範圍,對於偏遠的部族,中華天子的統治只是接受名義上的效忠與臣服,透過朝貢與冊封的方式。
越接近中原之地,中華天子對核心部族的控制力就越強,尤其是生活在中原之地的各部族,更是炎黃融合後中華天子的核心臣屬。
侯岡氏部族並不算很大,如今擁有人丁總計八千餘眾,所佔據的領地面積,甚至遠不如九黎五大部中的任何一大部。但這二者之間是不可比較的,南荒之中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