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記者都來,告訴他們,車馬費多給!”
第一百零五章
新書
剛剛更名《十天八荒紀》
請諸位一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劉寧的短片在新聞釋出會上唬倒了一批人,面對眾多蜂擁而至的記者,劉寧儘量也最簡捷的回答承諾最近要先為太陽集團的創業基金拍一個關於農村題材的紀錄片之後才開始關於魯倩電影的工作。
劉寧的發言把記者的目光都轉移到創業基金最近在幾個農業大省的投資專案上去了,這些專案總計投資人民幣4億。一些比較敏感的記者和一些被我們授意過的記者別有用心地炮製了一些當地情況的報道作為這次新聞的補充內容。而這些補充內容直指兩點,當然就是農村問題最核心的攤派和白條。
創業基金的發言人表示,地方政府的某些問題不能明確解決,他們會隨時考慮放棄投資計劃。
這個所謂由城市所組成的社會從來都在試圖去了解農村,但無一例外地總是被一些外力扭曲了視線。這種事無數人做過,無一例外地功敗垂成,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少,反正做得一分是一分吧。
郭振倒是很用心,一邊不斷虛心向周圍的人學習著,一邊小心翼翼地操辦這些事。我交代的很簡單,讓他慢慢組織自己的智囊團。畢竟每個人都要慢慢有自己的班底的,這種金字塔結構是個必然趨勢。
****
張小桐回到美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買太陽電子上市的股票,當然,只買了一部分,還是偷偷進行的,用的都是個人的錢。這個是她臨走之前我跟她商量好的,在我的計劃中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
套用錢鍾書的話說就是,我把太陽集團當作魔術師的飛刀,放手而並沒有脫手。這種小把戲在別人眼裡或許真誠無比,認為我是一個喜歡將心比心,喜歡對朋友和部下交心的人。惟獨張小桐幾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目的。私下裡張大小姐捏了我數次,說我不是好人。
我捂著胳膊委屈:“不比壞人更壞怎麼當好人?”
張小桐被我反問得無話可說。反正當時依依惜別,我們也懶得互相鬥嘴玩了。
現階段美國地區的很多事剛開始鋪開,張小桐不回去不行,小姨和小姨父維持現狀有餘,在很多開拓經驗上完全不如自己的女兒。1996到1997年甚至一直到1999年初為止都是我們美國幾個分公司上升的重要階段——當然,從本質上來受,對於一個不斷前進的公司來說,沒有任何一天任何一年不是重要的。但對網路概念股、泡沫經濟和高科技實體產業來說,1997—1999年這一段時間實在是最近20年來進步最快的一段時期。
我一直尋思著找個什麼人能在北美代替張小桐,畢竟只要有人能在北美維持最高中樞的作用,她本人具體在哪裡倒不是很重要了。不過靠得住的人就那麼幾個,雖然我這人很放得開,對於這個人選也極其頭疼。
張小桐走之前我曾經對她說起過這件事,從目前情況來看,她也沒有太好的人選。在國內這邊已經算是人手緊缺了,我們在不斷享受勝利果實的同時,也在同樣面臨著要撐起局面的負擔。所得所失,永遠都是那個比例。
這也是我為何要借這個機會把公司上市的原因之一。
太陽集團按照我這種自己獨斷專行的路子走下去,走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已經到頭了。我不是萬能的,一個人能做好一些事,但絕不可能做好所有事。有這些朋友部下們幫著,我才得以迅速前行,短短几年時間裡已經大大超越來自己預期的目標。
從長遠發展來看,我一個人的獨斷專行必然影響國內公司的發展。1996年自從周世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