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徹底活出本體感 (第1/2頁)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只有徹底殺死妄心的人才能終結這場遊戲,否則就會不斷地回來玩這場遊戲,直到終結為止。”

“妄心是使人不斷地墮入後天的根,此根不除,人便不可能成道。”

“無論我們的妄心有多強大,我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它,不能再去縱容它,餵養它,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擺脫妄心的奴役。”

“這世間絕大多數人只顧追逐財色名利,只知道貪圖享樂,他們這麼做完全是在苦中作樂,畫地自限,自毀前程。”

“我們活著,不是在培養道心,那就是在餵養妄心。餵養妄心的人,永遠也走不出人間這個牢籠。只有培養出道心的人,才能走出人間這個牢籠。”

“一味地在外物中尋找滿足,只會麻痺自己的心。生滅無常的外在事物永遠也不可能令我們滿足,再美的事物也會變醜,再長的壽命也會迎來消逝的一天,執著於外物只會使我們受苦。”

“勇兒,你想要殺死妄心,就必須做到不再貪戀外物。無論外物具有多大的誘惑力,也無論外物顯得有多新鮮有趣,你都不能貪戀它們。”

“貪戀外物的人,心是不可能安住於道中的。妄心就是靠著我們對外物的迷戀,才能將我們緊緊地束縛住。”

“面對困難,我們要做到不反應。”

“面對誘惑,我們同樣要做到不反應。”

“若我們在困難和誘惑面前都能夠做到不反應,妄心想不死都難。”

“忘記形體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忘的,還必須得行出來才行。而不反應就是忘記形體的具體做法。”

“若我們真的忘記自己的形體,那我們就不會在乎身體,也不會去追逐財色名利,更不會對外境做出反應。”

“我們對外境做出反應,就代表我們還在乎身體,還沒有徹底忘記自己的形體。”

“聖人不重名不重利是有原因的,因為名利都是加強妄心,加強自我感的罪魁禍首,若聖人注重名利,那他們就不是聖人了。”

“自我存在感和本體感恰恰相反,自我存在感越強的人,本體感越弱。本體感越強的人,自我存在感越弱。”

“因此,有道的聖人往往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他們可能一天都不會說一句話,也不會做一件事情,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塊木頭一般。”

“老聃雲: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遼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眾人興高采烈,喧鬧喜樂,如同去參加盛大的祭祀,又如同春天登上高臺眺望美景。唯獨我淡泊寧靜,混混沌沌,就像嬰兒還不會言笑。疲倦懶散,就像無家可歸的浪子。眾人皆有所盈餘,而我卻什麼也沒有留下。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皆清醒明白,只有我迷迷糊糊。眾人都嚴厲苛刻,只有我淳厚質樸。遼闊深廣啊,如同汪洋大海。自由奔放啊,如同不停的疾風。眾人皆有作為,唯獨我愚昧而笨拙。只有我異於常人,只重視道,用道來滋養自己。”

“老聃這段話形容的就是聖人的真正狀態。真正了悟大道的聖人,行為舉止皆和常人相反。常人喧鬧喜樂,聖人淡泊寧靜;常人積攢財物,聖人兩袖清風;常人精明能幹,聖人愚昧笨拙。”

“為什麼聖人和常人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因為聖人只重視道,懂得用道來滋養自己。他們不會在乎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也不會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常人只重視自身,只懂得用外物來麻痺自己。他們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也非常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

最新小說: 乘風界水 醫者晚明 南北朝打工皇帝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縱馬西域總關情 漫威之隨心幻想家 穿越大秦:送給贏政一張地圖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全球戰國 蓋州傳 明末紅衫軍 穿越,成為寶可夢大師 新婚夜:娘子,吃碗泡麵充充飢吧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奧特曼:失戀後我穿成了銀河 簽到,開局我是個廢物 天策烽煙 信武之野望 原神:提瓦特劫匪,打劫就能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