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目的達到
李省長的車隊緩緩駛入化肥廠,廠內各級領導和員工們早已在門口整齊列隊迎接。李省長下車後,面帶微笑,與迎接的人員一一握手。
人群中的李松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心中不斷回想之前準備好的話語。李廠長也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松,還特意走到他面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李小子,你怎麼也在這裡?”
“我爸在化肥廠技術科工作,前兩天機器運轉有些問題,我爸一個人忙不過來,便找我過來幫忙。”
“哈哈,那你爸可是找對人了,你小子在機械裝置方面的才能無與倫比。”
視察開始,李省長認真聽取了李松母親白念心的彙報,不時提出一些問題和建議。李松跟在旁邊,尋找著合適的時機插話。
當走到一個生產車間時,李省長對年前剛剛採用的一項新生產技術產生了興趣,李松見縫插針,適時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李省長微微側目,看了他一眼。
視察接近尾聲,在總結會議上,李松找到機會代替母親向李省長闡述了化肥廠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並巧妙地提及了之前準備的計劃書。李省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年輕人,想法不錯,會後把計劃書交給我的秘書。”
李松心中一陣激動,知道自己成功引起了李省長的注意,接下來就看計劃書能否真正打動他了。
會後,李松立刻找到李省長的秘書,將精心準備的計劃書交了上去。第二天,李松接到通知,李省長對他的計劃書很感興趣,約他詳談。
見面後,李松胸有成竹地先就山南省農村發展規劃展開闡述。他目光堅定,條理清晰地指出,當前山南省農村十分貧困,農村很多家庭到現在還吃不飽,穿不暖。古往今來,農民最關心的永遠是穿衣吃飯,如果連飯都吃不飽,何談發展?所以,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農村的溫飽問題。
李松提出,首先應因地制宜,根據各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推廣適合的農作物種植,提高糧食產量。其次,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加強化肥的推廣和使用。
李省長聽後,頻頻點頭,示意李松繼續說下去。
李松接著闡述,想要解決農村的溫飽和穿衣問題,只靠種地根本不行。省裡可以出臺檔案,鼓勵各村發展村集體企業,像磚窯、罐頭作坊、裁縫鋪、糕點鋪子等,只要對提高村民收入有幫助,且不違反大原則的前提下,政府都應該給予支援,而不是像之前那樣,這也不允許,那也不允許,管制得太嚴,使得整個社會都死氣沉沉的,沒有一點生機。
李省長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道:“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恐怕有不少困難,你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李松不慌不忙,從容說道:“李省長,其實政府要做的很簡單,就是不要再像之前那樣什麼都管制就行。我前段時間去京都,走訪了一些我家的故交,從他們口中得知一些小道訊息,似乎國家準備在近期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李省長聽到“改革開放”這幾個字,目光中閃過一抹詫異之色。國家將要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作為山南省省長,一方大員的他自然也聽到風聲了,這還屬於國家的絕密訊息,知道的人數量十分有限,他萬萬沒想到李松竟然知道了!
“僅僅只要放松管制就行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要有利可圖,政府只需要放松管制,很快便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李省長微微頷首,說道:“嗯,有一定的道理。那對於山南省煤炭企業未來發展道路,你在計劃書中是怎麼考慮的?”
李松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對於煤炭企業,要推動採煤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