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子可不像白家村,農忙的時候大家一起下地幹活。農閒的時候大家可以在幾個廠子工作,每個月都能拿到工資。其他村子沒有這種工廠,農閒的時候只能上山打獵或者偷偷地賣個雞蛋,賣個菜之類的弄點錢,現在聽說玉米杆竟然可以掙錢,村民近乎瘋了一般去找玉米杆,然後送到白家村。
當第一個人用秸稈換到錢,其他人立即瘋狂起來。有人為了多送幾車,甚至大晚上不睡覺,打著手電筒弄玉米杆。
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送來玉米秸稈,李松這邊的收購工作也變得繁忙起來。為了確保收購的順利進行,他專門安排了人手負責稱重、記錄和付款。
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由於村民們送來的秸稈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過於潮溼,有的夾雜著過多的雜質,這給後續的青貯飼料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李松不得不再次調整策略,增加了篩選環節,對於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秸稈予以退回或者降價收購。
這一舉措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滿,他們認為自己辛苦送來的秸稈不應該被挑三揀四。李松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質量對於青貯飼料的重要性,而且青貯飼料是被他們買去餵養牲口的,如果因為他們運送的秸稈不合格,導致生產的青貯飼料有問題,那最終的受害者還是他們。
聽到李松這樣說,原本暴躁的村民安靜下來。因為他們仔細想了想,好像真是這麼回事,畢竟平時購買青貯飼料的就是他們這些人。於是大家在一番商議之後,他們保證以後再送來秸稈的質量,但是也希望李松不會因此生氣,不收他們的玉米秸稈。
在解決了秸稈質量的問題後,李松又面臨著儲存的難題。大量收購來的秸稈需要足夠的空間存放,他不得不臨時租用了周邊的空地來存放這些秸稈。
與此同時,李松也在思考如何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質量控制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