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
此時德州儀器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萬員工,其中一半歸張仲謀管。
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
1982年,身為彎彎地區的二把手,行政院長孫運璿,給張仲謀發了一封英文版的offer letter。
在信中,孫運璿誠懇的希望張仲謀擔任工研院院長一職。
老孫是齊魯人,比張仲謀小几歲。
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物。
1973年,他力排眾議,仿效南韓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彎彎‘工研院’。
工研院成立伊始就選擇以積體電路方向為突破口。
1975年,彎彎工研院以os(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技術作為引進標的,向十四家美國著名半導體制造廠商發出合作邀請書。
經過篩選及協商後,美國rca公司同意以350萬美金較低的價錢將技術移轉工研院,其中涵蓋培訓電路設計、光罩製造、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與生產管理等人才。
彎彎半導體產業發展由此開始。消化吸收了rca的技術,工研院後來的一二十年時間陸續孵化了聯電,臺積電,世界先進,華邦等知名半導體公司。
聲名赫赫。
在人才培養方面,工研院也是彎彎電子產業發展的“黃埔”軍校。
當今許多科技業名人如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人,均出自工研院。
工研院是孫運璿的一手創造的,被視為“親兒子”。
這個職位分量很重,也很有誠意。
而當時是德州儀器副總裁,三把手的張仲謀卻拒絕了孫運璿。
老張很誠實。
“談過之後,我發現他們對於美國企業主管的待遇不太瞭解。”
意思很明顯,錢沒給夠。
1984年,孫運璿腦溢血,直接嘎了。
雖然沒有了他,但繼任者仍然不放棄招攬張仲謀的想法。
一年後,1985年,繼任的俞國華、李國鼎和徐賢修又發出了對張仲謀的邀請。
二顧茅廬,這次陣容更為強大。
俞國華,奉化人,從籍貫就能看出來,是光頭老鄉,嫡系。
身居高位是理所當然。
徐賢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但這個人卻很厲害。
在他主持下,彎彎修建了新竹工業園,使之成為東方矽谷,被譽為‘新竹之父’。
李國鼎,工研院院長,在彎彎高科技產業起飛時期,他招攬了很多海外華人來彎彎創業。
老李能力強,目光長遠。
他認為,單純的自由貿易區不適合彎彎,因為附加價值不高。
高科技才是未來。
工研院,新竹工業園,出口加工區,那是彎彎高科技科技產業高光的時刻。
一批孫運璿,李國鼎,徐修賢等等,從內陸去彎彎的外省官員和內陸去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實際上包括臺積電、鴻海、宏碁、臺達電、日月光、大立光等公司,都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立的。
在這些人的努力下,或引進人才,或招商引資,或產業立園,彎彎終於成了全球電子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有三位重量級人物的邀請,同時張仲謀的地位也已發生了變化,儘管他已經跳槽到通用器材擔任了一年半的總裁。
但是,已經不再是在德州儀器那樣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了。
已經53歲的張仲謀,早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