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信用社吧,我家的糧食補貼和耕地補貼也沒領,就一起領了吧。然後再去趟手機店,我想買部智慧手機。”
糧食補貼和耕地補貼的發放標準,受糧食的種類各地方的耕地政策還有經濟情況的影響,金額並不是完全統一的。
到店買了一部國產手機辦完卡就往北街的糧站去。
“大叔咱們今年糧食價格怎麼樣?”
“今年小麥價格還行12個水份以下的一塊三毛二,12到15個水份的一塊一,十五個水份以上的九毛,玉米的話平均比小麥低個一毛五左右。”
這樣就清楚了吧,我們可以打一畝地出產小麥一千兩百斤,按最高收購價算,就是一千五百八十四塊錢,再去掉種子化肥農藥,播種灌溉收割的花費,能剩多少錢大家應該也心裡有數。
在這種情況下從事農業,要麼像章丘壽光那樣成為規模化多元化的產業基地,要麼結合自身情況走特色的路子。以姜川的腦子只能想到這兩種。
普通的傳統農業可以溫飽,而糧食漲價連鎖反應,甚至比它漲價本身都嚴重。
知道了價格後自然是回家檢查自家糧食的質量。
小時候姜川跟姜爸收糧食的時候,見到過姜爸一隻胳膊伸進糧食堆裡,抓出一把然後使勁攥,鬆手看糧食是否鬆散。
然後再從中捻出一些,用面板感受一下糧食的表面是否潮溼。最後扔幾粒到嘴裡嗑,越硬越好。
完事就會對姜川說,“小啊,這回這糧食挺好能看一分來錢,這一趟差不多有小三百,你給爹掙袋子回去給你買餅乾。”
到了糧站就不一樣了,一根長的空心鐵籤子對著糧食袋一紮到底,糧食帶出來檢查一下就能過地磅了。
現在測水份就簡單多了,電子水份儀。帶探針的那種價格不貴,基本上主流糧食都能測,只是電子版的也有壞處,系統留有後門數值可以除錯,容易被人利用。
到家以後姜川按照他爹以前的辦法檢查了家裡的小麥,覺得賣上一塊三毛二沒什麼問題。許伯也覺得這個價格可以,賣糧的事就這麼定下了。
“我說川兒,小麥賣掉也就算了,玉米要多留點,上次你做的那個貼餅子配著小雜魚的湯汁,大家都沒吃夠。還有兄弟跟我說,讓你打點棒子麵下次蒸窩頭吃,直接賣給他也行。”
“不是胖哥,是我蒸的饅頭不好吃還是怎麼的了。”
“也不是不好吃,就是那個餅子吃著新鮮。”
“既然這樣那行,小信叫上你東哥去摘幾個西紅柿撿些雞蛋再摘一把豆角,叔給你們做好吃的。”
西紅柿炒饅頭,豆角子熬湯,明天再來個手擀麵,這就是姜川給他們安排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