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2/5頁)

安,結果北美就拿了三十多萬美刀,不是三千萬也不是三百萬,而是三十多萬啦!

還有當年片酬世界第一的“船長”約翰尼。德普,拍了2。5億美元成本的《獨行俠》,結果賠的底褲都沒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故事不好,明星真沒多大作用,尤其是《通緝令》這種依靠子彈拐彎作為噱頭的動作電影,賣的不是明星而是場面。

記者又問:“華語片能夠賣出大價錢嗎?好萊塢對東方人的面孔似乎很模糊,很難辨認?”

萬小虎笑說:“這是中美合拍片,故事也非常簡單,沒有東方的含蓄和委婉,我花的成本,都會在動作場面和特效製作上。觀眾不是來看這些東方臉孔,而是看打鬥。一段簡單明瞭的故事,一些火爆的鏡頭,這就是商業片了。”

“萬導,據我所知,蒲公英和薩沙娛樂都不具備全球發行的網路,還是需要依靠大公司發行。記得夢工廠製作的《拯救大兵瑞恩》全球快5億票房,夢工廠也只分到了3000萬利潤,《通緝令》需要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呢?”

萬小虎愣了愣,感覺這個問題莫名其妙:“額,不知道你從哪得出的這個資料,我覺得你應該先查一下好萊塢的發行和製作分成比例,在好萊塢,發行和製作的比例,發行方拿到的一般在票房的5%左右代理費,而投資方,拿到的分成是30%,尤其是根據首周和次周的浮動分賬,比例可以高達50%只60%,也就是說,基本上我投資6000萬美元,拿個兩倍半的票房,僅票房分成就能保本了,其它的音像製品和周邊產品都是賺的。”

全球電影市場的分賬比例,涉及到進口片分賬和本土電影分賬。

進口片各地分賬各地有所不同,但是通用慣例是製片35:發行17:院線48,也就是該地區影院院線分帳48%、國外製片方和發行方分賬35%、該地區發行方分賬17%這個比例。

其中國外製片方(投資方),要支付5%的代理費給國外發行方。這就是萬小虎說的。投資方在海外地區能拿30%的票房分賬。

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電影不發達,為了多購買外國電影,分賬比例還會更高,比如臺灣的分賬比例就是國外製片發行方拿50%以上,這時候製片方甚至能拿到45%的票房分賬。

很多大片為什麼喜歡從小票倉開始搶先上映,就是因為票房分的多。自然要照顧一下。

而本土電影分賬,在中國內地,剝削的比較狠。以前的分賬比例就不說了,加入wto後,開始與國際慣例靠攏。

首先票房要貢獻總的5%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部分,按照上下游分賬,上游發行和製片拿43%,下游院線和影院拿57%。

其中上游的43%。再分出15%給發行方,也就是發行方拿總分成的5%至8%這個比例,製片方拿35%至38%左右,實際上可能要低一些,因為發行對製片的剝削比較重。

從2002年的《英雄》開始,製片方新畫面張偉平和張一謀聯手,史無前例的爭取了40%的分賬,隨後萬小虎的《風聲》也是按照40%分賬。這是大片的獨有待遇。

至於《通緝令》,萬小虎已經跟上面打過招呼。分賬比例要提高到從未有過的的45%分成。為了鼓勵華語電影大片,上面已經開始為《通緝令》爭取了。

在北美地區,《通緝令》的分賬方式還沒確定,畢竟現在連發行商交給誰都沒選好。

好萊塢的分賬比較有趣,它是一個浮動制(之前《蝴蝶效應》時提過),有三種方式。議定保底價、一口價以及分成,其中分成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上映時間調整。具體來說,第一週,製片和院線的分成比例是9:1。第二週可能降

最新小說: 重生黛玉清仇錄 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 現代高材生的古代傳奇 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 四合院何雨柱之偷天換日 殘夢遺傷 伊萊克斯亡靈法神 不準叫我氣球姐! 霍格沃茨的命運巫師 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死對頭總想讓我喜歡他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