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賈珉出場時,已經有六個九中的了。他後面還有五六十人沒出場,這叫賈珉感到有些壓力了。
但是,此時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只有靜下心來,才是正經。
賈珉平息了一下心境,沉著上馬,驅馬前進,來回三趟,嗖嗖地射出了九箭,幾乎一氣呵成。
成績出來了,九中!
隔了四個人,馬尚德出場,也是九中。
比賽進行到最後,竟然有十六個人九中。這在歷年的武舉中,還是第一次。
雖然都是九中,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差別的。有的是正中靶心,有的稍微偏離,這也是判定成績的一個因素。
所以,九中裡面,也還是可以分出上下的。
騎射考完了,就是外場的第二場了,考步射、拉弓、舞大刀和舉石子。
賈珉一一考完,對自己的成績還比較滿意。
然後就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內場的文試。
文試就在太和殿內舉行了。仍然是兩篇兵書默寫,兩篇策。論改為一篇,但是,要求跟以前的考試不一樣。
以前的論,是八百字以內。這一篇論,要求是一千五百字以上。
字數的增加,不僅僅是篇幅加長,用時增加那麼簡單。這意味著論述的深度和廣度都要增加了。
賈珉把所有題目看了一遍以後,在心裡大致分配了一下時間,於是開始答題。
第一篇是默寫《司馬法?天子之義》。
“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也,不可用也。……。”
第二篇默寫,是《尉繚子》中的一篇。
默寫完畢,檢查一遍,看看沒有什麼訛誤,就答兩篇論題。分別是出於《論語》和《孟子》的兩篇。
賈珉也很快就答完了。
這兩輪題目,答案都是固定的。考生們能夠走到這一步,剩下的都是精英了。這樣的題,幾乎難不住他們。所以,最後的成績,也基本上拉不開差距。
唯一能拉開差距的,就是最後這道論題了。
論題的題目,是關於苗疆土司作亂的。要求分析苗疆土司的作亂原因,提出平亂之策。
苗疆土司作亂之事,在歷史上由來已久,不僅僅是本朝獨有的現象。從明朝開始,朝廷就開始對土司制度進行改革。
除了武力平亂之外,取消土司的世襲權力,設立府、州、縣,改派具有固定任期的朝廷官員進行治理,這樣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了本朝。
土司作亂的原因,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利”字。對內的表現,一個是對屬地的統治和對屬民的盤剝權力之爭,另一個就是土司繼承權的爭奪。
對外,則是土司的擴張,爭奪更多的利益。
土司作亂的直接後果,就是四大弊端:一是對內殘暴統治屬民。二是對朝廷叛服無常。三是騷擾與其接壤的其他地區。四是土司和土司之間不斷地發生戰爭。
平叛的策略,則是恩威並用。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
具體的步驟,則是根據土司本人的情況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自動交印者,酌情加以賞賜。或者授予世職,或者授予武職。
抗拒著,則嚴加懲處。或者殺頭徒刑,或者沒收財產。
然後就是設立府縣和軍事機構,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徵收賦稅和設立學校等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和當今朝廷的通行做法。
這種做法,概括起來講,就是改土歸流。
也就是改變土司的世襲制度,由朝廷委派流官進行治理。
想做好這篇論文,這些東西是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