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老宦者令便帶著一名身著朝服的中年人便出現在了殿門處。
中年人的鬢角有著幾縷白髮,臉上也有幾道這個年歲似乎不該有的皺紋,但精神依舊,目光炯炯有神,透著一股溫和的氣質,給人一種親近和藹之感。
“還真是熱鬧啊,諸子百家似乎鮮少像今日這般聚集。”
中年人微笑著,一步步前行著,經過一名名學派魁首身旁時,每個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那麼些不善。
而不善的原因,則是因為來人所代表的學派。
雜家,博採各家之說見長,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但說白了,雜家的人,從諸子百家的典籍中剽竊了許多內容作為雜家學派的經義,甚至還堂而皇之地告知天下,他們是“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還自命取百家之精華,棄百家之糟粕。
就像一個乞丐,身無分文,吃著百家飯生活,今天在這家吃肉,臨走時說這家不該殺生吃肉;明天去那家吃菜,臨走時說那家沒有半點葷腥,不合養生之道。
說白了就是吃著別人的飯,還要砸別人的碗,這樣的學派,能招人待見麼?
若是平時,或者換個雜家魁首,諸子百家絕對會讓雜家魁首明白明白什麼叫作霸凌。
不過,他們卻對這位雜家魁首感到了無奈。
因為,如今雜家的魁首姓呂,叫呂不韋,大秦相邦。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呂不韋會與嬴政爭權,這場相權和君權之間的矛盾會讓呂不韋不受嬴政待見,但沒想到呂不韋的相邦之位反而愈發穩固,嬴政並沒有收走多少原本屬於相邦府的權力,而是對呂不韋保持著信任。
加之,當初抓捕嫪毐那一夜後,曾有人傳出呂不韋從始至終就在支援嬴政親政,從未提出過任何反對意見後,眾人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二人之間的關係。
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依舊穩固如山,所以無論哪一派,只要還想在秦國立足,都不會不開眼地去得罪呂不韋。
這位既是選手,又是裁判,誰惹得起?
而有了呂不韋的參與,幾乎是將百家的怒火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但又由於呂不韋的地位,所以各家魁首也算是有些敢怒而不敢言了,只能試圖在學術方面堂堂正正地擊敗呂不韋。
但呂不韋既然能成為雜家魁首,也算是學富五車了。而雜家又因為其特殊性,所以呂不韋對於各家典籍都有著深刻的瞭解和認知,明白各家經義中的薄弱之處。
這邊用墨家經義噴儒家不務實,那邊用儒家經義噴名家只會以口治國,然後又用陰陽家的經義諷刺道家刻板保守……哪怕是公孫龍和荀子一時之間也拿呂不韋沒辦法。
而隨著呂不韋的鎮壓,百家也老實了起來,對於位次的爭鬥之心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只要呂不韋不在,他們的爭鬥就會重新上演。
所以,張機直接將這件事丟給了呂不韋,以發現山東列國密探為由腳底抹油。
不過,雖然諸子百家沒能從呂不韋和張機的手中得到更多在大秦學宮之中能夠分配到的利益,但誰都看得出其實儒家、墨家和陰陽家已經勝了一籌。
張機和緋煙如今的關係,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上一次燕丹的拜師禮上,百家代表們可是親眼見證了這位向來性情清冷的東君主動邀請張機一同觀星。
再者,陰陽家又是先一步得到邀約,自然是勝了一籌。
墨家就更不必說了,秦墨一系在秦國紮根數百年,為秦國作出的貢獻數不勝數,秦國自然不會虧待墨家。
更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