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其統軍向來以穩為主,卻也不是不知變通之輩,對於眼前這一仗,他有著自己的看法,在李績看來,安市城堅險,非旦夕可下者,此番李貞排兵佈陣雖中規中矩,並無差錯,可李績卻不以為明日便能破城而入,眼瞅著李貞如此信心滿滿,深恐李貞重蹈前番李世民統軍攻安市之覆轍,自是有心規勸一番,此時見李貞發問,倒也沒有多客套,恭敬地躬身行禮道:“稟太子殿下,如今烏骨城既已落入我軍之手,高句麗內腹門戶已是大開,我軍實不必再強攻安市,留五萬兵馬在此催逼,不令安市賊軍離城即可,大軍儘可取道烏骨,直取平壤,此萬全之策也,老朽不才,願請命留守,定不叫安市賊軍擾我後路,懇請殿下三思。”
李績所言之事自是有理,然則李貞卻另有考慮——安市乃是高句麗堅守抗擊唐軍的象徵,破了安市城,便是砍倒了高句麗的脊樑,對於下一步直取平壤大有益處,畢竟過了鴨綠江之後並不是一路坦途,沿路尚有諸多軍寨山城,雖說以唐軍之戰力能戰而勝之,可這麼一路殺將過去,勢必遷延不少時日,倘若能全殲安市之敵,再算上烏骨城不足五日便告破的威勢,沿途守軍必然膽寒,戰守不能之下,降服的可能性極大,再說了,李貞也有著別樣的安排,對於明日破城而入有著相當的信心,故此,自是不會接受李績的進言。
“李尚書所言甚是,然孤卻有一破城之妙策,可保明日必能破城而入,況父皇早先有旨意,破安市城必盡屠之,孤不敢違也。”李貞笑著解釋了一番,卻沒說究竟是何妙策。
“這……”所謂的屠盡安市城其實是李績搗鼓出來的結果,此時見李貞將此事搬了出來,李績心中有鬼之下,一時間還真不知說啥才好了,猶豫了老半天,還是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李尚書放心,此事是這般如此……”李貞不忍見白髮蒼蒼的李績過於難堪,這便走上前去,貼著李績的耳邊細細地解說了一番,聽得李績臉色變幻個不停,雖說兀自將信將疑,可眼瞅著李貞信心如此之足,自也不好再多言,斟酌著點了點頭,陪著笑道:“殿下高明,老臣自愧不如,老臣告退了。”
李貞自是看得出李績此言並非出自真心,可也不想再多加解釋,笑著揮了下手,示意李績自行退下,而後,也不管燕十八還在邊上磨磨蹭蹭地,一轉身抬腳便要轉進後帳去了。
“殿下,我……”一見李貞這就要走,燕十八按耐不住了,腆著臉竄到了李貞身邊,陪著笑便要出言求肯,可一看李貞面色不善,話說了半截竟不敢再往下說了。
自上回燕十八輕敵中了埋伏,折損了兩千餘騎兵起,李貞便沒理會過燕十八,既不指責,也不評點,就當沒這回事一般,每逢燕十八前來討饒,李貞一概不見,即便是旁的將領前來為燕十八緩頰,李貞也總是顧左右而言其他,就這麼將燕十八晾在了一旁,鬧得燕十八如今見到李貞就跟老鼠見了貓一般,不過麼,李貞此舉並非要拿燕十八開刀,而是故意晾著燕十八,一來是為了讓燕十八好生反省一下,檢點一下自身的不足,二來也是在告誡燕十八別以為是親信,就能百無禁忌地犯錯,其三麼,也是起個熬鷹的意思,原打算讓燕十八首攻安市城,讓他將滿腔的怒火發洩到守軍的頭上,可惜先前三將爭先,為了平衡之故,李貞也只能選擇不是自己嫡系的程務挺擔當首攻之責,此時見燕十八那滿臉子的委屈狀,心頭暗自好笑,伸手拍了拍燕十八的肩頭,溫和地開口道:“十八郎,爾跟著孤如此多年了,孤可有虧待過爾麼?”
一聽李貞這話,燕十八渾身一哆嗦,忙躬著身子,低頭道:“殿下,末將不敢有所抱怨,只是……”
“嗯?只是甚子,講罷。”李貞饒有興致地打龍無敵量了燕十八一眼,輕哼了一聲。
“殿下,前番追擊殘敵,末將貪功心切,以致中敵埋伏,實末將之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