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那會兒,趙楷才十五歲,就已經被封為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了,那官職高得嚇人。
接著幾年,他又一路高升,成了荊南、寧江軍的節度使,還被封了鄆王。
到了宣和四年,更是直接掌管了鎮南軍,鎮守劍南西川的洪州。
這速度,跟坐火箭似的,短短几年就把朝廷裡那些個重要的軍職都輪了一遍,成了北宋時期軍權最重的親王。
趙佶這易儲的打算,眼看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了,可偏偏這時候,金兵打上門來了,圍了開封城。
趙佶一看這形勢,心裡頭那個急啊,趕緊把爛攤子扔給了趙桓,自己好跑路。
趙桓呢,也是“不負眾望”,死活不肯接這個燙手山芋,最後還是被一群內侍連拖帶拽地拽上了皇位。
據說他繼位時都是昏迷的(哭暈的)。
趙佶瞅著他們倆,心裡頭直嘀咕:“你倆這借刀殺人的把戲,能不能別玩得這麼露骨?直接拿我那歸來的皇子祭旗,多直接,多痛快啊!”
他再瞅瞅張叔夜,只見張叔夜像沒事人一樣,悄悄往後挪了挪步子。
張叔夜心裡明鏡似的:皇帝家的那些破事兒,我還是少摻和為妙。
趙佶煩躁地撓了撓頭,一時間沉默得像個悶葫蘆。
雖說他在皇帝這行當裡算是個糊塗蛋,但也不至於傻到那份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俗話說得好,虎毒還不食子呢,他哪能幹出把親兒子往火坑裡踹的缺德事兒?
這事兒要是讓宋朝的老百姓知道了,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說起來,宋徽宗趙佶雖不是個稱職的皇帝,但他在藝術界那可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藝術家嘛,最看重的就是名聲了。
“怎麼太上皇還有什麼顧慮嗎?畢竟金人可是指名道姓的叫您去呢。”
太上皇后在旁邊不緊不慢的又加了一句,這句話直接打在宋徽宗的七寸上。
趙佶一聽這話,渾身一個激靈,金人的兇殘他可是親眼所見。
雖說他在治理國家上糊里糊塗,但那股子對危險的直覺還是挺靈的。
這時,宋欽宗也回過味來了,敢情這禍根子還在父皇那兒呢。
他自個兒心裡也打起了退堂鼓,這皇位本就是別人硬塞給他的,現在正好順水推舟,給皇室省了個大麻煩。
“宣大宗正司管事,覲見。”
宋朝時期,朝廷裡有個特別的部門,名叫大宗正司,它就像是個專門給皇族成員服務的“管家團”。
這個機構成立的初衷可講究了,主要是想把國家大事和皇親國戚自家的小日子分得清清楚楚。
以前啊,有些宗室成員可能會因為身份特殊,總想插手國家的管理,這就容易搞得國家事務和家族利益糾纏不清。
大宗正司一出現,就像給這些事兒劃了條界線。
它規定,宗室成員們就好好享受自己的官職和爵位帶來的待遇,比如俸祿啊、各種福利啊,但就別再插手那些複雜的國家大事了。
這樣一來,國家的治理就更加專業、高效,少了那些因為家族關係而產生的紛爭和干擾。
大宗正司的設立,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政治智慧的一個亮點,它巧妙地避免了“家族政治”的那些亂糟糟的問題,讓國家機器執行得更加順暢。
簡而言之,大宗正司就像是宋朝朝廷裡的一位智慧“守門員”,它站在那裡,確保了國家大事和皇族私事之間的界限清晰明瞭,讓宋朝的政治生態更加健康、有序。
趙佶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採納太上皇后的明智之策。
說到底,他自己也是大宋赫赫有名的藝術大家,怎能在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