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令袁紹進退失據,更是對討董聯盟的一種動搖。”
郭嘉點頭道:“正是如此,所以若我是袁紹,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把對自己大有好處、可以增加自己聲望的討董聯盟維持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擁立一個新皇帝,並且在威望上要遠遠地高於董卓擁立的協殿下,最好的人選當然是幽州刺史劉虞了。”
太史慈聞聽此言,簡直對郭嘉和徐庶佩服的五體投地。要知道在歷史上,事態就是這麼發展的,曹操傳詔,袁紹起兵,討伐董卓的同盟剛一成立,劉辯就被董卓殺死,緊接著袁紹就如郭嘉所料一樣馬上派人給劉虞送信,要擁立劉虞做大漢的皇帝。
不過袁紹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劉虞根本就沒有同意這件事情。
經過郭嘉這麼一分析,太史慈發現了一些以往自己從沒有注意到的事情,比如為何袁紹的討董聯盟最後會解散,看來其中劉虞的態度就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從袁紹的角度去看,劉虞不想當皇帝,那麼即便是剿滅了董卓又怎樣?難道要袁紹去扶植劉協?那豈非是出爾反爾?前腳還說要支援劉虞,現在看人家劉虞不答應,再轉過頭來支援劉協?何況他袁紹當初反對董卓廢立皇帝,提劍出洛陽的時候可是打著支援劉辯的口號,現在你讓他怎麼回頭再去支援劉協?
想得更遠一點,歷史上的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恐怕不是他愚蠢,而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至於在後來與曹操交戰的時候說自己奉了衣帶詔,那就是給自己弄了一塊遮羞布罷了。衣帶詔和他袁本初有何關係?漢獻帝寫血書時,袁紹又在哪裡待著呢?若是漢獻帝在他的手裡,只怕會比在曹操手底下更慘。
不過這些對太史慈來講都不重要,問題的關鍵是徐庶建議自己與劉虞結盟這個主意到底有沒有必要,甚至要考慮到利害關係。
要知此時的劉虞已經並非是歷史上的劉虞,因為這個不懂軍事的政治天才手下有了劉關張。這讓太史慈完全判斷不出歷史的走向。
中國的北方已經不再向歷史一樣,是曹操、袁紹、公孫瓚、呂布、乃至陶謙爭雄的地方了。至少多了他太史慈和劉虞。若是有人說劉虞在手下還有劉關張的情況下,還會被公孫瓚輕易滅掉,打死太史慈都不相信。
甚至太史慈都在擔心,最後的結果會否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並非是曹操,而是這個劉虞。他可是皇室宗親啊!
要他去投向劉虞,那麼青州剛剛起步的改革怎麼辦?難道就此作廢?劉虞做皇帝或許會不錯,但他無力改變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現狀,充其量就是第二個光武帝。
未來將會怎樣呢?
()
要是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讓太史慈當平原縣令,自己找個機會收拾掉他的了。
不過令劉備這樣的死法,太史慈又實在有點接受不了。
正在矛盾中,管寧匆匆而入,劈頭蓋臉道:“主上,曹孟德發出討伐董卓的檄文了!”
太史慈和郭嘉對望一眼,知道該來的終於會來。
公元一百九十年一月,諸侯會盟。
與徐州刺史陶謙聯袂而來的太史慈帶領大軍到時,已有許多人到此。
太史慈此次西來,以郭嘉為軍師,領軍中祭酒之職。
至於將領,只帶了高順、徐盛、廖化、杜遠、武安國幾人,兵力也不過五萬。但只要想一想這三萬人均是出自高順幾年來訓練的手筆,就可知道軍隊的可怕處——這是一隻三萬人的陷陣營。
本來太史慈不想讓武安國來,生怕這位猛將見到呂布時弄得缺胳膊少腿的,那就得不償失了,誰知道那個多事的孔融偏偏讓武安國隨太史慈出征,理由是他不能去討伐董卓,要讓被他一手提拔的武安國代表他去。
這個武安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