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最好的事情是無事,大家千萬要記住。道場裡面常講,佛菩薩隨緣,你看看十大願王有一條叫“隨喜功德”。而我們一般所做的是攀緣,“本來無一物”是隨緣,心裡要想有一個道場,想有一個寺院,想弘法利生,這都是攀緣。攀緣——心地不清淨,煩惱重重。《楞嚴》裡面所講的,“如來舉心動念,先放光明;眾生起心動念,塵勞先起”。原因在那裡呢?一個是隨緣,一個是攀緣,一字之差,凡聖永隔。我們幾時能夠做到隨緣而不攀緣,這才能成就。

換句話說,修行人求什麼呢?求心地清淨,遠離塵勞煩惱,遠離攀緣,把這攀緣心斷掉,一切隨緣。即使沒有人供養,明天沒有飯吃,也不找人化緣。若明天沒有飯吃,沒有道糧,就求人趕緊來幫幫忙,這就叫“攀緣”。要怎麼呢?明天沒有,餓一天,念一天佛;後天沒有,餓兩天,念兩天佛;餓到死,則唸佛往生,心裡面還是如如不動,這叫“隨緣”。這才能成佛作祖,才能成就,這是用功關鍵所在。真正能做到隨緣,沒有不成就的,因為隨緣是不動心。有人來請你說法,他來請,當然你隨緣去了;沒有人來請,絕不要自己找上門。找上門也得是機緣成熟,真正是可度之機。那是什麼呢?那是自己已經成就了。最低限度已經有他心通、有宿命通,自己成就之後,倒駕慈航,才行菩薩道。菩薩為眾生作不請之友,萬萬不要以為我現在是行菩薩道,他不請我,我也可以去找他。像阿難尊者在《楞嚴經》裡所表現的,他怎麼不墮落呢!阿難證了初果,還要墮落。而我們連初果功夫都沒有,博地凡夫就想學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那不墮落才怪!所以要曉得自己的程度,曉得自己的功夫;菩薩的心、願、行,我們的程度是不夠的。

現在我們眼前要做的是發心,要發成無上菩提的大心,要從斷惡修善最初步的功夫做起,才能有成就。所以這些大經大論可以看、可以聽,暫時不要學。為什麼呢?學不到的,別說那些佛菩薩的行持我們學不到,祖師們的功夫都學不到。不要看遠的,近代的虛雲老和尚,我們有沒有學到呢?印光大師有沒有學到呢?所以要學就要從《了凡四訓》下手,學袁了凡。先把這個基礎真正打好了,得到的效果是轉無福為有福,轉無壽為長壽,轉無法緣為有法緣;那時再進一步學祖師;祖師學成了,再進一步學菩薩;菩薩學成了,再進一步學佛,按部就班的來,才能有成就。一步登天,在中國佛教史上只有惠能大師,再沒有看到第二個人了。你要自以為不比惠能差,你要有這一念,就比惠能大師差得太多了,惠能大師沒有這一念。

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而退屈。

‘彼’是指袁了凡。這一段都是講袁了凡先生的事,以及像袁了凡一樣的人;他們能認真的修學、斷惡修善、改造自己的命運,能做得到成佛作祖。我們為什麼要自輕?為什麼要自卑呢?他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

尤注說:“彼丈夫我亦丈夫,彼能是我豈不能是?然則自暴自棄者,實等於自殺耳。”

我們要回頭來想想自己,是不是自暴自棄?如果不能效法前賢,就是自暴自棄。換一句話說,我們要不能在三年之內把命運改轉過來,就是自暴自棄。萬萬不要貢高我慢,萬萬不要抬高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我們能比得了誰呢?文章到此是一段。這是拿袁了凡居士一生的行持來勉勵我們,下面再細說斷惡修善的要領。

三、格物致知之真義

或問格物乃窮盡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極吾之知識。必使一一曉了也。何得以人慾為物。真知為知。克治顯現為格致乎。

這是假設一個疑問。或者有人這麼問,儒家常講的‘格物致知’,‘物’是講天下事物之理,‘格’當窮盡講,我們要研求一切事物、一切萬法的道理,這叫‘格物’。‘致知’是推展我們的知識學問,使我們對一

最新小說: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 山海經之災厄將至 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 報恩?我看你是想以身相許! 綜漫之亞刻奧特曼 開局木筏:靠萬倍增幅征服世界 觸靈偵探事務所 壞傢伙他只想撈錢! 全民穿越:死靈法師的崛起 幻界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