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明顯不符合他袁家的利益,可是不辭官,只看當今天子對造反一類的事情那麼忌諱,自己就算留在朝堂上怕是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適當表忠心?”
想來想去,似乎就這麼個做法最靠譜,只要讓皇帝覺得自己乃是忠臣,那麼即便袁紹和袁術真的走上了那條不歸之路,甚至最後敗在朝廷大軍之下,那麼袁家也能繼續傳承下去。
當然,若是成功了更不必說,就算自己被皇帝宰了洩憤,他袁家崛起也是不可阻擋的事情了。
袁隗年紀不小,對於生死看的倒是淡了些,從自家角度思量一番後立刻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了。
“如今黃巾於豫州復起,西面有後將軍袁術袁公路,兵強馬壯想必沒什麼大礙!何況荊州牧劉景升隨時可以支援,因此西面無虞!”
然後閉著眼想了想地圖——年歲大,腦子終究不如年輕人,雖然一樣將那新的州郡劃分記在心中,但是總要費神去想:“東面陶恭祖縱使抵擋不住,想來也不至於一戰而潰,只要堅持一陣拖住黃巾兵力就足矣!黃巾軍糧食軍械都缺,打的越久越對他們不利。”
“只要爭取到了時間,到時候四面圍攻,黃巾軍必敗無疑!”
“哦?四面圍攻?哪四面?”劉軒還挺好奇,這平時坐在朝堂上和那肯德基老大爺一般裝雕塑的袁隗,今日竟然主動開了口,這可是相當難得一見的事情,何況還是這麼重要的軍國大事。
好奇下就追問了句,尤其是那四面圍攻……他有點懷疑是不是要把那袁遺從揚州刺史直接提成揚州州牧?然後西面袁術,南面袁遺,北面在調袁紹助戰……好傢伙,他袁家可怎是要大出風頭了。
若真是如此,袁家幾兄弟還可以趁機將自己的實力範圍伸到兗州、徐州以及豫州等地,順勢瓜分了也無不可。若真成功,估計虎牢關東面就全都是袁家江山了,直接建國稱帝都可以了。
不過讓劉軒意外的是,袁隗並沒有提出這樣的意見,反而是建議劉軒撤掉袁遺的刺史之位,另封一善戰能吏任揚州牧,與陶謙成掎角之勢互相依靠,避免徐州淪陷。
“嗯?有點意思!”
同時北面則是讓孔融助陣兗州刺史劉岱,袁紹則是出兵防止泰山郡與琅琊郡兩部黃巾會和。
“根據陛下最新劃分的州郡,泰山與琅琊之間還有東莞郡,因為琅琊被佔,隔絕了陶恭祖北上之路,所以著袁紹以青州兵討伐最為合適。”
袁隗原本不想讓袁紹參與進來,生怕袁紹一個沒控制住自家野心,順勢就南下佔據徐州了,但是如今情況,還真就只能依靠袁紹。
東莞郡(非現在的東莞,而是位於徐州北部,今山東境內)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不能被黃巾賊佔據,想來想去,就只有袁紹的軍隊離的最近,而且戰力也足夠。
劉軒在腦袋裡想了想關東諸侯的分佈,發現還真是如此,所以也沒說什麼,示意袁隗繼續說下去。
不料袁隗拱了拱手:“大致就是如此!”居然說完了……
劉軒愣了愣,只當袁隗雖然也懂得一些兵事,但僅只是‘宏觀’上的,真要讓他談細節,估計他也說不出太多東西來。
轉頭看向呂布和曹操,這兩人才是真正懂得如何打仗的人,呂布對於戰略上不是很擅長,曹操卻是此道高手。除了曹操外,另外一個擅長戰略的則是荀彧,不過這兩人居然都閉口不言,只是坐在那裡一副沉思的模樣。
劉軒想了想,立刻明白了兩人為何如此。
因為這一次對付黃巾之戰,朝廷根本就不出兵——朝廷不出兵,他們在這裡計劃的再好也是無用,得看人家那些有兵的諸侯願意不願意聽你的?
袁隗說了一大通,但真正有意義的還是那句:擇一善戰之士任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