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村長帶著三家的長輩親自登門請劉長興和呂倩赴宴,姜川沾光被捎帶上。青石村的兔肉、響竹村的醃筍、桃花村的蜜汁燒雞再加上南山村的水產,從餐前小食到飯後甜點一樣都沒落下,可以稱的上是十分用心的一頓感謝宴。
飯桌上難免聊起了這件事,原來這幾個孩子沒放假以前在水塘邊摸過蛤蟆。今天中午感覺太熱了就想去水裡泡泡,反正之前已經試過了水並不深。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因為塘底的淤泥被清理出來,加上前幾天都在下雨整體的水位上升了很多。
小飛那孩子中午在家沒趕上吃飯,出來的時候拿了兩個包子坐在岸上吃沒有第一時間下水。其他兩個孩子一下水就出了狀況,這才有他喊人救命的舉動,算是萬幸。
瞭解了前因之後就得商量一下對策,這次的事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不少孩子回去被叮囑了很多遍不準下水。但做父母的還是不放心,萬一出點什麼事日子就沒法過了。
有人提議平時把孩子都攏在家裡不讓出門,如果家長有事出去的話能帶著就帶著,不能帶著就鎖在家裡。
話音剛落就遭到了姜川的強烈反對,“父母在家還好,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就一鎖了之?別開玩笑了大哥這根本不現實。”
“把孩子鎖在家裡無非就是兩種方式,鎖房門或者鎖院門。先說鎖院門,這種方式約等於無,不說十幾歲的孩子,八九歲的孩子也不一定鎖得住,所以就是個安慰劑實際作用不好說。”
“若果鎖房門的話這個就坑了,幾間屋子內部空間能有多大?一兩次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讓本來就是調皮年紀的小孩子怎麼受得了!”
“而且把孩子鎖在家裡就安全了嗎?”
“不一定!”
“把孩子單獨放家裡電和煤氣都是安全隱患,你把他放家裡鎖上房門,萬一有事他想跑都跑不掉!”
“對比起來哪個安全哪個危險?這都說不好,有些事只是我們的主觀臆斷罷了。”
————
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什麼姜川會這麼強烈反對這項提議?
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因為他小時候也是被鎖在家裡長大的。
按照姜川的邏輯把村裡的孩子分了幾大類。第一類是留守兒童,很簡單父母外出務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就叫做留守兒童,也有有少部分是跟著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生活的。
爺爺奶奶很疼孩子,畢竟隔代親不是說說的。但父母是不可替代的,外出務工是為了生活孩子代表的是人生,掙錢重要孩子也重要,在父母心裡給孩子攢錢很重要。
第二類是半留守兒童,父母和孩子都在家但父母要出門討生活。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醒,回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已經睡著了。其實這樣的生活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挺難受的,上學的時候自己帶鑰匙,週末就被鎖在家裡。
雙方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彼此之間很少有時間交流。不是留守兒童卻過著留守的生活,所以稱為半留守,姜川就經歷過這個。
最後才是每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生活確實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那到底是舍下孩子出門打工,還是帶在身邊或者都留在家裡?
姜川認為父母應該在恰當的時候跟孩子商量一下,畢竟這件事也涉及到他,所以他應當有自己的發言權。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平時家長肯定有叮囑孩子不要去下水,這個時候你有事出去竟然要把我鎖在家裡開什麼玩笑!
這就是雙方的不信任,但如果信任就要承擔孩子有可能出門下水的風險,從此陷入死迴圈。
被人不信任肯定會不開心,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