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廳中發生的事。
無論是孫惠儀還是羅成,似乎對這次的年中檢查都很看重,都想用這個機會扳倒對方。張舒君的長時間停留,打亂了他們原有的計劃,但是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所以在這段時間內,開始做一些小動作。
孫惠儀對付羅成顯然沒有什麼把握,所以才會派石林這種‘無黨派人士’去衝當炮灰,這樣就算失敗了,羅成也只會拿石林出氣,對她孫惠儀也沒什麼影響。而羅成在這個時候也想拉攏石林,就算石林不能幫助他,至少也不會在總公司代表面前幫助孫惠儀詆譭他。畢竟孫惠儀掌管著人事調動,而他羅成則無權派人到總公司代表那裡。而且如果有了石林這個眼線,也可以進一步的瞭解總公司代表的各項意圖。
不過張舒君對石林的‘信任’,顯然出乎了孫惠儀的預料,所以她才想利用這個機會,讓石林光明正大的核查財務資訊,爭取找到漏洞,從而把羅成趕走。
在這一局中,羅成顯然處在了下風,既然不能攻擊孫惠儀,羅成也只有防守了,所以他把目光鎖定在了石林的身上。而午餐後他對石林說的一席話,顯然是在向石林做著某種暗示。例如:如果發現漏洞,一定要告訴他。
石林把辦公桌上的財務報表拿在手中掂量了一下,份量很重,而且還不只這一本。如果羅成做了手腳,那肯定是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動表中。畢竟這三項一直被稱為財務三表,公司的財務狀況、出入等資訊都可以透過這三個看出來。
這裡面的貓膩多的不能再多了,例如許多私人的費用,都可以以各種理由報公費。還可以挪用公款外借,獲取高額利息,也就是拿公家的錢到外面放高利貸。這些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如果說羅成一樣都沒做,石林決定不相信,可問題就出在到底要不要查。
石林雖然是公關部職員,但要真的核查起來,石林的水平絕對不次於財務部的那些會計。還有,總公司那位羅成撐腰的人到底是誰?如果石林查出來,而羅成的上面的那位是公司的股東,最後被壓下來,那石林豈不是得罪了羅成?那以後工作的費用,恐怕一分也別想到財務部報銷了,畢竟公關的費用還是蠻大的。指望孫惠儀替自己出頭?石林從來都沒這樣想過。說白了,在孫惠儀對付羅成的計劃中,他只是個用完就可拋的棋子而已。
也許,應該把這件事跟張舒君說說,就算張舒君不懂,還有張舒婷,讓張舒婷向她的爸爸反應反應。
突然,石林又想到了更深的一個層面,張舒君來陽光傳媒是張叔叔的意思,這裡會不會牽涉到張叔叔這個董事長,與海華集團其他董事之間的博弈呢?如果是這樣,那問題可就更嚴重也更復雜了。
整整一下午,石林把時間全部都用在了財務報表上,雖然連一半都沒有看完,但是其中的貓膩卻發現了好幾處。儘管如此,石林也不得不佩服羅成的手段,這些貓膩處,如果光看賬目,是看不出來破綻的。石林之所以發現,是因為其中有幾個廣告專案是石林拉回來的,所以對當日當時的資金數和流動情況比較瞭解。就算往總公司上報,總公司只對賬目,不對人,只要數對就行,根本不對每筆資金進行具體的分析,這就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即使挪用公款,以後能補上就行,所以也給了羅成可乘之機。
石林把這些都記在心裡。沒有對任何人說。他現在還需要觀察。至少要等到張舒君來到公司。探探張舒君地口風。看看她究竟是什麼意思。
……
七月地天。越來越長。雖然已快六點。但天依然亮地透透地。如果是十二月。恐怕已經變地伸手不見五指了。
傍晚時分地北京突然掉起了雨點。打在石林脖子上。涼涼地。感覺很舒服。石林也盼望著能下一場大雨。至少能緩解一下北京最近一直燥熱地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