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和談協議後,趙崢也安排人去招裴行儉回來。
也該論功行賞了。
之前因為裴行儉遲遲未歸,趙崢就沒急著賞賜。
如今裴行儉也回來了,是時候論功行賞了。
趙崢出城70裡相迎,再見到裴行儉時,趙崢差點兒沒認出來他。
瘦,很瘦,面板很黑,臉頰和嘴唇起皮很厲害。
只有一雙眼睛極其明亮。
“臣,裴行儉拜見大王!此番敵後行動,斬首三萬餘,俘敵一萬七千戶。草原水源但有所見盡皆汙染,臣,幸不辱命!”
“守約此番受苦了,我給眾將士擺了慶功宴!今日酒水肉食管夠,明日論功行賞!”
趙崢內心動容,守約確實受苦了。
農曆十月的遼東天氣已經轉涼了。
五月出徵的裴行儉衣著單薄,冰冷的甲冑也擋不住寒風的侵蝕。
趙崢解下自己的大衣與披風親自給他披上。
隨後對著一眾將士道:“將士們辛苦了!城南已經備好湯沐與新軍裝!慶功宴從中午到晚上不停歇!都隨寡人入京城吧!”
“為大王而戰,為大王而戰,雖死猶榮!”
這群因為長期征戰而瘦骨嶙峋的將士,如今依舊爆發出極強計程車氣與戰意,讓趙崢頗為欣慰。
是夜,趙崢親自參加慶功宴,敬了將士們幾杯。
這次關於論功行賞,三省也給出了封賞意見。
看著只是給蘇定方等人加爵。趙崢略作不滿。
蘇定方打仗風格就是這樣,你不能因為贏的太輕鬆就覺得功勞不大。
趙崢大筆一揮,蘇烈加大將銜、裴行儉加中將。
至於薛仁貴怎麼封,趙崢有些猶豫。
薛禮本次是作為前軍總管出征的,加上累計的戰功封個少將勉勉強強也說的過去。
薛禮說實話,趙崢覺得他作為統帥的指揮才能是不足的,還需要再磨練磨練。
歷史上他幾次高光都是將才的表現而不是帥才。
三箭定天山的坑殺鐵勒十萬降兵算是薛仁貴的巔峰之戰,這一戰的主帥實際是鄭仁泰。
滅高麗,金山之戰,薛仁貴以一偏師打出了主力效果,但是主帥是李積。
只有臨老雲州之戰脫帽退萬敵,才算是勉強洗刷了一些汙點。
而且薛仁貴拉的次數還是挺多的。
就說大非川之戰,薛仁貴是主帥出征的,但是遇到了自己命中剋星論欽陵!
他的計謀完全被論欽陵看穿,直接堅壁清野,放棄大量碉堡,就是逼你深入作戰,依仗高原氣候來擊敗你。
副將郭待封被論欽陵聯絡吐谷渾截擊丟失大量的補給,最後全軍崩潰,大敗虧輸,薛仁貴也被李治擼成平民,這一戰薛仁貴郭待封的操作其實都沒有問題,但是他命不好,遇到了論欽陵,。
徵新羅也是主帥,《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記載,薛仁貴徵新羅指揮的是水戰,在擁有數萬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二十二戰皆敗!
他新羅之戰被流放象州的原因史書沒記載,但是可以推測出跟他這次大輸脫不了關係。
所以對於薛仁貴,趙崢並不是很想這個時候就給他提到高位。
趙崢思來想去,決定還是保留大校軍銜,封縣公就行了。
至於為什麼裴行儉可以,趙崢與裴行儉結識很早。
他知道裴行儉的本性其實是穩,他雖然出道就打出過奇謀,但是觀他幾次指揮作戰,都能看出,他打的都是有把握的仗。
歷史上他在李治朝其實也不是很得重用,原因是因為參與了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密謀,不支援立武則天為後,得罪了武則天。
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