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全捧著托盤走到眾大臣面前挨個分發鈔票。
“咦,這是大王的肖像!”
“大燕國國民銀行發行?這不是那個天天都沒事兒乾的新機構?”
“天啟元年,10文,正面是幾個百姓代表的肖像?背面是鋼鐵廠?這麼小的畫居然這麼逼真?”
“我這個是100文的也是大王的肖像,背面是雪山?”
“我這個20文的是馬相的肖像,一連4個呢!背面是農田。”
馬周聽著心中一動,手裡拿著1000文的紙幣仔細觀摩。
正面是大王的頭像,連頭髮絲都根根畢現,表情惟妙惟肖。
後面是天啟元年開國時的那張照片?這紙幣或許還真的能順利推行下去呢?
早在立國之初,民部下面的財政部多次奏報說國內錢荒嚴重,請求設定錢監鑄造發行銅錢。
因為大燕不缺銅礦,後世朝丨鮮,在有個青年銅礦,是亞洲儲量第一的銅礦,還是個露天銅礦。
但是高麗三國在十世紀前是不鑄銅錢的,他們依靠鐵和五棕布交易。
當然這跟他們不會探礦有關,這個青年銅礦是70年代才被發現的,而且還是根據東大在河對岸發現了大鐵礦,他們根據地質學推理才發現成功的。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記載:“國出鐵,韓穢倭皆從取之,諸市買皆用鐵,如中國用錢。”
《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凡諸貿易,皆以鐵為貨。”
《宋史·外國傳·高麗》載:“崇寧後,始學鼓鑄,有海東通寶、重寶、三韓通寶三種錢。”
所以這個時代的高句麗本身就沒有鑄造銅錢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大燕要鑄造銅錢得重頭搞起。
趙崢立國之初也採取了大臣的建議,設定了錢監,但是因為工藝欠缺,錢監造出來的錢跟開元通寶差距太大了。
天啟通寶發行後,直接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很尷尬,劣幣是天啟通寶。
一度出現3枚面值一文的天啟通寶才能兌換一枚開元銅寶的情況。
趙崢大感丟人,直接宣佈廢止此錢幣,轉而從大唐不斷調取銅錢到大燕緩解錢荒。
又將已發行的天啟通寶透過官方貿易的方式逐步回收銷燬。
趙崢不是沒想過用現代裝置來鑄造銅錢的事情。
就是因為想過,才覺得都t要用現代裝置鑄銅錢,我何不搞個印鈔機發行紙幣一步到位?
所以他開始跟馬周等大臣商議設定紙幣事宜。
但是製造紙幣讓很多大臣心存憂慮。
因為銅錢之所以值錢是因為銅本身就值錢。
如秦半兩漢五銖都是以錢幣重量命名的。
如果用紙幣,流通是方便了,但是世人會認可他的價值嗎?
其次紙張容易損壞,容易損壞的錢幣你讓百姓怎麼接受?
當時趙崢取來了一沓紙幣,問道:如果是這種紙幣,能不能接受?
東大的紙幣一般短時間的水浸,或者長時間的存放都不會有問題的。
流通中確實會出現磨損,但是這個磨損不至於到認不清的程度,而且這錢又不是不回收了。
趙崢完全可以效仿後世透過銀行、國營企業的業務來回收舊幣讓新幣替換舊幣進入市場流通。
而且趙崢還打算在銀行設定兌換視窗,舊幣無償兌換成新幣,殘缺的舊幣,不低於60的完整度,也可以兌換成新幣。
解決百姓用錢的後顧之憂。
紙幣的優勢是更明顯的,便於攜帶、交易,也有利於商業發展。
所以最終大臣算是將信將疑的接受了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