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伏地魔說得的確有道理。所以不去只能儘量把對白寫得直白一點。
不過越是這樣,反而越是凸出了那方人的殘忍。
而在最後他們要處死賈爾斯的時候,瓦倫毫不猶豫力挺,以及賠上自己明君榮譽和名聲的支援,讓所有揪心一路的學生們忍不住歡呼了起來。
擱著王座臺階的距離。兩個人四目相對,這溫馨的一刻甜到每個人的骨子裡發酥。
然後就是那讓人絕望的一幕了。
神諭的威壓還施加在現場每個人的身上,賈爾斯當然的看著瓦倫,嘴角甚至帶著一點點的微笑。
比起他那種解脫的淡然,對“友人”不捨,以及終於為其做了所有的滿足。這一幕,彼得的挑戰難度卻高了很多。
複雜程度甚至在彼得上輩子的演過的戲份算下來都能排得上號的。
他們之間的友誼無可爭議,他們之間的愛情卻霧裡看花,彼得必須營造的感覺就是,誰都知道他愛著他,但是誰又都不知道。
在這樣的感情下,一邊是無可選擇的大義,一邊是內心最重要的存在。
鏡頭理所當然的推到了彼得這裡。
只看到彼得在賈爾斯微笑後,也撤出了一摸僵硬的微笑。他無法對他擺出別的表情,他們之間的相視都是笑著的。
他不想讓他最後看到的是自己的眼淚,他們之間應該是隻有幸福的。
他不想承認現在的一幕,這應該只是一個夢境,一個笑過之後,就會醒來的噩夢。
但是溫熱的鮮血,逐漸冰冷的屍體,都是打碎逃避的鐵錘。
揮劍,刺入,動作行雲流水,但是誰都看得出瓦倫的僵硬。
懷抱著賈爾斯屍體瓦倫,嘴角的笑容終於消失了,他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沒有說一句話,但是那從彷彿從靈魂吶喊出來的痛苦,卻迴盪在每個人的耳邊。
哀莫大於心死。
成功的表演除了掌聲外,還有一大片忘記了掌聲的哭聲。哦,對了,基於特殊原因,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莫過於,不顧校長身份,一結束就站起來走人的鄧布利多。
不一樣的事件,不一樣背景,不一樣的臺詞。
但是一樣的立場,一樣的曖昧,一樣的悲劇。
甚至連彼得都不知道,他為了暗喻兩個人毫無芥蒂的美好,讓最後的時刻賈爾斯和瓦倫相視而笑。這個笑容才是最後壓垮鄧布利多心理防線的稻草。
那個時候……在沒有人知道的決鬥時刻……
蓋勒特,也是這樣對他笑的。
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如瓦倫和賈爾斯那樣的純粹。阿莉安娜的死是他們中間無法磨滅的傷痕。在決鬥之前,他們更是有幾十年沒有相見。
曾經一同探討的真理的時光,隔著兩個國家,兩個陣營,兩個……截然相反的未來。
但是蓋勒特還是笑了。一個淺淺的笑容,一如曾經的歲月。
是的,蓋勒特錯了。他錯到極致的時候,自己不得不站出來阻止他。可是……就像是賈爾斯一樣。
蓋勒特有錯,他就沒有功嗎?
這個道理他一直懂,可是他無可奈何的只能拿起魔杖決鬥,實力本來就在伯仲之間的兩個人。雙方都不願意身死相搏的一場決鬥。
鄧布利多拿著的是自己11歲時候得到的最契合的魔杖,蓋勒特拿著的是沒有認主效果平平的老魔杖,高下立判。
“蓋勒特……你送我裙子?!”
“…………這是給阿莉安娜的。”
“飛天掃帚?”
“那是阿不福思的。”
“這本書?”
“那是給我姑婆的。”
“我的聖誕禮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