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芸講述了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的經歷。
跟劉三在一起一個星期左右,他倆就在當地領了結婚證。
可是結婚以後,劉三就暴露了好吃懶做的本性,什麼也不幹,還繼續迷戀賭博。
楊曉雲站在那扇陳舊的木門前,手裡緊握著那份離婚協議書,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
屋內,是丈夫劉三雜亂的呼嚕聲,他昨夜又不知在哪個牌桌上熬到了天亮。這個曾許諾給她幸福的男人,如今卻在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中迷失了自己,掉進了賭博的深淵,把生活攪得支離破碎。
楊曉雲輕輕關上家門,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這座城市依舊繁華喧囂,車水馬龍間,每個人似乎都有著既定的方向,而她卻覺得自己像無根的浮萍。
回想起當初,劉三信誓旦旦地說要帶她來大城市過上好日子,可如今,日子卻只剩下苦澀。
她在街邊的早餐攤前停下,摸了摸口袋裡為數不多的錢,買了一個最便宜的饅頭。坐在簡陋的塑膠凳上,望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心中滿是迷茫。離婚後的她,該何去何從?
這個城市雖然冷漠,但她已無處可退,家裡的農活早已生疏,而且回去面對那些同情或異樣的目光,她實在沒有勇氣。
楊曉雲在一家小餐館找到了洗碗的工作。餐館老闆是個中年婦女,潑辣能幹,看著楊曉雲瘦弱的身影,雖沒說什麼安慰的話,但在安排工作時,悄悄減少了一些她的工作量。楊曉雲感激地看著老闆,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幹下去。
餐館的工作辛苦而瑣碎,從早到晚,楊曉雲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油膩的碗筷在她手中被洗得乾乾淨淨,雙手卻被泡得發白起皺。
下班後,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那個狹小昏暗的出租屋,那是她和劉三曾經的家,如今只剩下她孤獨的氣息。
隔壁住著一位叫張嬸的老人,為人和善。看到楊曉雲一個人孤苦伶仃,時不時會送些自己做的小菜過來。
一天晚上,楊曉雲敲響了張嬸的門,向她傾訴著自己的過往和對未來的擔憂。張嬸靜靜地聽完,拉著她的手說:“孩子,別怕,這大城市雖說難,但只要肯吃苦,總會有出路的。” 張嬸的話,像一道溫暖的光,照進了楊曉雲黑暗的世界。
日子一天天過去,楊曉雲逐漸適應了餐館的工作節奏。她手腳麻利,做事認真,得到了老闆和同事們的認可。
一次偶然的機會,餐館的廚師老張請假,楊曉雲自告奮勇地幫忙切菜配菜。她在家時就常常做飯,對食材的處理有自己的心得,沒想到這一試,竟讓老闆發現了她的廚藝天賦。
老闆決定讓楊曉雲跟著老張學習炒菜,楊曉雲欣喜若狂,她知道,這或許是她改變命運的一個契機。
在老張的悉心教導下,楊曉雲進步飛速。她學會了做各種家常菜,每一道菜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和希望。
顧客們對她做的菜讚不絕口,餐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楊曉雲第一次在這個城市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那是一種被認可、被需要的幸福。
然而,生活的考驗並未就此結束。劉三不知從哪裡聽說了楊曉雲在餐館的情況,找上門來。他滿臉憔悴,眼神中卻還帶著一絲貪婪。
“楊曉雲,我知道錯了,咱們復婚吧。你看你現在也過得不錯,咱們一起肯定能更好。” 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討好。
楊曉雲看著眼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心中沒有一絲波瀾。“劉三,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好不容易才重新開始,不會再回頭了。”
她的語氣堅定而決絕。劉三見軟的不行,便開始耍賴,甚至在餐館門口大鬧起來。楊曉雲沒有退縮,在老闆和同事們的支援下,她報了警,劉三這才灰溜溜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