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並且朱允炆一直到南明朱由崧時期才有了廟號,所以朱棣也算是明朝第二個有廟號的皇帝。
至於後來成為明成祖,則是嘉靖為了給親爹名分而改的。
高宗則有些高開低走或者代表王朝中衰的意思。
比如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乾隆。
中本是中興之意,所以中宗基本上是讓本朝中期來了個小高潮。
比如漢中宗劉詢的昭宣中興、唐中宗李顯復國號為唐。
而世宗有世代轉移和將功業發揚光大的意思。
比如明世宗嘉靖便是世系轉移。
而漢世宗劉徹則是將功業發揚光大。
除了太、高、中、世的廟號外,還有不少獨一無二廟號。
尤其是宋朝,非常有創新精神,神宗、英宗、徽宗、哲宗、真宗等,這都是宋朝原創出品。
這些廟號要麼是費勁找亮點,比如仁宗、孝宗、睿宗。
要麼是明褒暗貶,比如武宗、文宗。
這裡的文、武,是廟號,而非諡號。
文在諡號裡是極好的,但在廟號裡則完全相反。
指的並不是皇帝的文治武功,而是暗指其窮兵黷武和文弱無能。
還有早死皇帝廟號,如英宗、穆宗。
至於哀宗、僖宗等,從字面就能看出不是什麼好詞。
而幾千年的廟號裡沒有一例中祖,這是因為要達到中祖的標準,實在是太難了。
既要力挽狂瀾、中興王朝又要有開創之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中興王朝的叫中宗,因為他們都沒有開創之功。
其實歷史上真正達到標準的只有漢世祖劉秀,他集中興與開創於一身,但他的廟號是世祖。
或許是因為大臣和兒子覺得劉秀是旁系小支,且繼承先漢法統。
又或者大臣和兒子覺得“世”比“中”好,為光武帝選擇了“世祖”的廟號。
並且廟號並不是隨意取的,如果一個皇帝同時符合幾個廟號,最後大機率會定有前任明君用過的好廟號,反之亦然。
所以大家幻想的穿越回去,到了王朝末年大殺四方,然後帶領王朝重回巔峰,就能得一箇中祖的廟號,大機率是想瞎了心。
除非學某人,活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廟號定了,否則只能是世祖。
比如穿越成趙構,還於舊都,而後收回燕雲十六州,大機率是祖,小機率是宗。
穿越成崇禎,即便平內亂、殺胡虜、海清河晏、開啟大航海,大機率也只能是世祖。
世祖自劉秀之後,就被賦予了斷代史的開創者或者有承上啟下地位的君主的意義。
所以,至少要開創第三次斷代史,才能用得到中祖。
歷史上,有且僅有一人,成功之後,有很大機率稱中祖。
他就是劉備。
劉備如果在曹魏篡漢之後,能夠三興漢室,用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太、世、中、高,都可以。
但劉備以漢為號,表明自己是承接漢朝法統,延續西漢、東漢。
那太祖,不能用,因為劉邦用過。
世祖也不能用,劉秀用過。
而高祖,因為司馬遷抄錄錯誤的原因,到東漢末年,民間對劉邦的稱呼基本約定俗成是高祖。
包括在漢朝官方檔案,偶爾也可見把劉邦寫成高祖的。
劉備總不能搶老祖宗的吧?
所以只剩下一箇中祖可用。
當然,在不考慮血統的情況下,其實後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有資格用中祖。
後唐以唐的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