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樣式。2001年美國已經進行了純粹的太空戰演習,2006年2月6日又進行了網路戰大演習。目前,美、俄及其他先進國家軍隊,無不以此為目標整合部隊,研製裝備,演練戰術。未來我新型軍隊也不能只沉迷於現代化“補課”,還必須鎖定“未來化”的戰爭樣式,未雨綢繆。
總之,我軍之新型軍隊基本戰略戰術的指導思想,應以不接觸為原則。今天美國進行的那些區域性戰爭還是戰場上的不接觸,其全球瞬時打擊計劃預示著未來的不接觸將有全新的戰略含義。不僅美國,世界其他國家最新的軍事理論和武器發展計劃,也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不接觸”。敵以不接觸戰法對我,其最害怕的也是別人以“不接觸”對它,美國的TMD、NMD的基本戰略用意就在這裡。我軍未來軍事理論的著眼點,不是向後盯著我們自己的“傳統”,而應該是主要瞄準世界軍事領域最新、最重大的變化,因敵制勝。
21世紀的中國軍隊,無論思想、精神和技術形態上,都必須騰空而起,凌空翱翔。唯有如此,方可保衛翼下這片故土的寧靜,護送中華號巨輪自信遠航,擔負起世界和平賦予中國的神聖使命和義務。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俄軍改革鏡鑑(1)
一、歷史
車臣俄羅斯歷史上曾先後進行過數次比較大的軍事改革,如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的軍事改革;18世紀初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19世紀60—70年代米留金的軍事改革;1905—1912年的軍事改革;1917年之後新建蘇軍等。這些顛覆性的軍事改革,推動了俄羅斯軍隊的近(現)代化程序。
二、現狀
從1992年開始的俄軍體制改革堪比這些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改革。至2006年,俄羅斯醞釀已久的雄心勃勃的體制改革計劃終於付諸實施,標誌俄軍在軍事改革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極其關鍵的一步。
(一)葉利欽時代:艱難拉開軍改序幕
蘇聯解體後蘇軍四分五裂,俄羅斯軍隊剛組建即陷入危機,作戰能力急劇下降。1991年海灣戰爭的爆發震動俄軍,此後軍事改革開始醞釀。
①格拉喬夫時期
1992年5月,根據新任國防部長格拉喬夫的改革設想,俄羅斯軍隊建設的總目標是建設一支“精幹、強大而又便於指揮的現代化職業軍隊”。
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1992年底,主要完成國防部、總參謀部和其他指揮機關的組建工作,研究並確定俄軍建設構想,清點現有裝備、削減軍隊數量,制定軍隊結構、編成、部署和裁減計劃;
第二步:截止於1995年,重點調整軍兵種結構,陸軍由集團軍級和師級結構向旅級結構過渡,基本完成由原蘇軍駐紮地區向俄國內撤軍任務,並組建新的機動集團;向義務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相結合的混合兵役制過渡,兵力總數調整為210萬人;
第三步:從1995年開始,將國防部改為文職機關,對各軍兵種機構進行徹底改組,改革軍區體制,建立職能和地區司令部,完成新的軍隊集團和軍事機關的組建工作,完成混合兵役制的過渡,將俄軍數量裁減至150萬人以內。
實施情況:由於受國內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影響,軍費嚴重短缺,直接影響了軍隊訓練和戰備任務,改革嚴重受阻。其間又爆發了車臣戰爭,兩大原因,導致俄軍第一次改革未能如期完成。
②羅季奧諾夫時期
俄軍在車臣戰鬥中的表現一落千丈,較蘇軍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據統計,1994—1996年的車臣戰爭中,為對付兩萬多車臣武裝分子,俄軍先後派出10萬大軍,以犧牲了2483名軍人、損失80輛坦克、729輛裝甲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