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河東道名將李嗣本在這幾年中,先重創燕國新山後八軍主力,後收降殘部;接著圍困宣州數月,宣州守軍獻城投降;再接著剿滅契丹國南下精銳和燕國主力,契丹國被迫與河東軍議和,燕國因此實力大損,國都幽州在第二年年底被晉王攻克,燕帝劉守光出逃,後被生擒活捉,押至太原府斬殺,燕國滅!李嗣本因滅燕驅契丹之戰,功授振武節度使,號“威信可汗!”
此刻孔盛東想象到的和他後來在塘報中所看到的,與實際的情形相比,比他認知的還要慘烈數倍。李嗣本和燕國主力的決戰,雙方的慘烈程度可以用屍山血海來形容,打到最後,燕國將領離心喪膽,主力潰敗百里,接連丟掉了除幽州外的所有城池。河東軍趁勢開始圍困幽州,幽州城彈盡糧絕後被晉王攻克,城內餓死百姓無數。
孔盛東帶眾人打掃完戰場,返回雲州北營,兩日後,穆有粱帶隊歸來。兩人見面後,前方傳來訊息,河東軍在順州東一役斬殺燕國軍兵四萬有餘,燕國主力盡失!
穆有粱對孔盛東說道:“燕國完蛋了!契丹國也會好好安生幾年,我們這一仗徹底取得了勝利!”
“是啊!晉王和李嗣本大人謀劃數年,終於要滅了燕國這個心頭大患,契丹國也被打得能老實幾年。不枉我們犧牲這麼多雙寧營兄弟。”
雙寧營撤回上泉鎮沒幾日,雲南縣因為前方取得大捷,而且雙寧營又參與了阻擊契丹軍的戰事,並取得勝利,雲南縣全縣慶祝三日。小文縣令專門帶著錢糧來慰問雙寧營。主簿李明隸和孔、穆二人說道:“此戰意義重大,兩大死敵被擊潰,加之南邊梁國的內患也不小,說不定梁國也沒幾年了,晉王稱帝指日可待。”
“李主簿看來對晉王很看好,難道李主簿沒有我們李知行東家那種對盛世大唐的留戀?假若日後晉王稱帝,新王朝的“李”可不是真正的“李”啊!”因為彼此熟悉,孔盛東和李明隸打趣說道。
“什麼新‘李’舊‘李’,只要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有什麼可懷念的?幾十年了,國家亂成了什麼樣子!當下時局不破不立,再不建立穩定新朝,百姓看不到一點希望。且不管誰當政,只要對內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對外能維護國家尊嚴,獲取國家利益便是明君。”李明隸主簿答道。
“李兄的書算是讀明白了!比我們那位愚忠的小夫子強得不是一星半點兒,難怪李兄能出仕為官!”穆有粱誇獎道。
小文縣令聽李明隸說完也說道:“當今天下的傳國玉璽在梁國,所以梁國自稱正統,據說平定燕國、鎮壓了契丹國後,晉王要繼續對梁國用兵,等打敗梁國,攻下開封、洛陽,再拿到傳國玉璽,晉王不也成了正統嗎!?到時所謂新‘李’便是舊‘李’!大唐開國高祖不也有胡人血統,也在龍城太原府起兵奪了天下,之後國泰民安快兩百年!”
“文縣令這套說辭好啊!就衝文縣令的這般見識,將來晉王也要重用文縣令,最起碼當個禮部侍郎。”孔盛東也誇讚道。
“兩位將軍謬讚!我這縣令還幹得如履薄冰呢,可不敢妄言什麼禮部侍郎!如果不是雙寧營在雲南縣壓陣,我哪能幹得這麼輕鬆。諸位有所不知,雲東縣這三年換了三任縣令,還砍了一位,發生了兩次民變,一次軍隊譁變,主政地方不容易啊!”
眾人聽罷,一起對小文縣令表示理解。李明隸主簿說道:“這幾年河東道一南一北戰亂太頻繁,民不聊生便要民變,軍隊沒了軍餉便要譁變,確實不容易啊!整個河東道只有雁門關內太原府附近各縣日子好過些。我們雲南縣在雁門關外,如果不是這次大勝,日夜都要提防契丹軍、幽州軍甚至党項軍,連流亡的鐵勒部族都能擾得我們睡不踏實,這還不算各路盜匪,各家密探、奸細!哎!不管怎麼說,如今總算能睡幾日安生覺。”
說到這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