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目光觸及到王墨陽那副心急如焚、坐立難安的模樣時,劉叔深知不能再繼續吊他的胃口了。於是乎,劉叔清了清嗓子,開始一五一十且詳盡無比地為王墨陽闡述起自他們父子二人離開東北之後所發生的種種局勢變化。
當初,王家父子決然揮別東北大地之時,正值國民革命軍展開其第四次規模宏大、來勢洶洶的針對紅色政黨臨江根據地的軍事進擊行動行將收官之際。這場軍事行動的結果對於王墨陽而言並非全然陌生——它基本上以潰敗和失利慘淡收場。然而,關於此後事態的演進與走向,王墨陽卻猶如置身迷霧之中,茫無所知。此時此刻,劉叔所要敘說的正是這段後續故事。
在那場令人矚目的四次攻打臨江的戰事遭遇挫敗以後,東北地區的戰局態勢悄然迎來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節點。儘管當時國民革命軍仍坐擁將近五十萬之眾的兵力,但這些人馬卻分散屯駐於各個關鍵要衝的大型城市之中;反觀紅色政黨的軍隊,則已然茁壯成長至四十六萬人上下的規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戰略佈局並未侷限於對某一座城池或某一片地域的執著堅守,而是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如此一來,從實際情況加以考量,紅色政黨所能排程運用的機動兵力數量便大幅超越了國民革命軍一方。正因如此,戰爭的關鍵性轉折時刻就此降臨。
目前,國軍已經處於守勢,而紅黨則是在南滿地區穩穩地站住了腳跟,原本久居山林的紅黨游擊隊也走出了大山,分散在城市周圍的廣大農村,而國府當局對此也是無能為力。
紅黨在襄城的地下組織由於趙國峰的到來,也已經有序的恢復了正常的工作,而瀋陽方面的新負責人,則是王墨陽的親叔叔王樹斌,至於說組織架構的設立,劉叔卻不知道,只知道,目前所有的工作都在平穩的進行著。
聽劉叔介紹完,王墨陽點了點頭,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劉叔也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而是端起茶杯,一小口一小口的嘬了起來,讓王墨陽有時間消化自己說的事情。
好一會兒,王墨陽才再次開口問道,“劉叔,你來的時候,有沒有見過老趙?組織上對於我的下一步工作,有沒有什麼具體安排?”
對於王墨陽來說,這無疑是當前最為關切的問題所在。屈指一算,他來到南京已然過去了一個多月之久。這段時間裡,他整日賦閒在家,無所事事,內心深處著實感到難以忍耐。曾有好幾次,他都想要鼓起勇氣向父親開口談及此事,但每次話剛到嘴邊,便會被父親以各種巧妙的方式遮掩過去。
畢竟,尚未接到來自組織方面的明確指令,王墨陽自然不敢輕易將事情挑明。然而如今的情形卻有所不同了,劉叔竟然來到了南京!雖說劉叔並非紅黨的正式成員,但長久以來,他始終不遺餘力地協助自己為紅黨效力。尤其是就在剛剛,當劉叔與自己交流起有關東北局勢時,其講述之詳盡令人驚歎不已。若無人事先授意和交代,即便劉叔在南滿地區擁有再大的能耐、再廣的人脈資源,恐怕也無法對那些情況知曉得如此透徹明晰。
基於此,王墨陽不禁暗自思忖起來:莫非組織有意透過劉叔給自己傳遞某種資訊或者指示嗎?這個念頭一經浮現,便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一般,在他心中激起層層漣漪,令他愈發急切地期待著能從劉叔那裡得到一些確切的訊息或暗示。
王墨陽想的還真就沒錯,劉叔在離開東北之前,與趙國峰進行了一次長談,其中就包括組織上對王墨陽未來工作的安排。
“姑爺啊,就在我們即將動身之際,我特意去和趙國峰見了一面。關於您所做的那些安排,我倆也是略有提及呀!”劉叔緩緩地放下手中那精緻的茶杯,然後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
聽到這話,姑爺微微挑起眉毛,饒有興致地問道:“哦?那老趙他究竟是怎麼個說法呢?”